我的副业是生意,酸腐者讥讽,我选美国总统柯立芝的名言回应:“美国人就是做生意。”因此,不得不关注经济现象。有段时期,我不惜南征北战,轮番旁听经济讲座,尤其年末银行答谢客户的经济预测报告,获取一堆不断数0的数据,语焉不详的术语,模棱两可的论点,还有无数个可能,云里雾里,远不如酒席上、手机里的段子一语中的,生动活泼。
段子是民间集体创作,都是用基层社会的眼光,聚焦社会现象。没有理论定义,全是生活截屏。屏蔽知识,凸显智慧。不借知识光,全凭智慧炫。
只要有竞争,就有贫富差异。段子截屏生活场景,如“咱俩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贫富差异水落石出。如果不过瘾,还有各个侧面的扫描:“加班出汗的是穷人,打球出汗的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种稻的是穷人,种草的是富人;养猪的是穷人,养狗的是富人;吃糖的是穷人,尿糖的是富人;发短消息的是穷人,收短消息的是富人。”这是2009年春节我收到的最亲切的短信。段子里,只有贫富差别,没有贫富仇恨,这是当下学者论文里、小资博文中看不到的平和,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承认规则,就必须承认结果,好比打牌的输赢。
20世纪末,各地民众幸福指数,区域不同,指数不同,“有吃有喝,没病没灾(债)”,那是黄河流域幸福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是长江流域幸福观;“小荤天天有,大荤三六九”,那是上海人的幸福观。
到了21世纪,全社会更加富裕,段子截屏拥有长江黄河的省份——安徽省的口音说事:“别看我们穷,天天喝得脸通红;别看我们脏,出门也是穿西装;别看我们条件差,常常也是桑塔纳,偶尔还会坐宝马。”这年月,开涮谁都构成诽谤,只能自嘲,“穷、脏、差”是农村的底线,现在的底线提高了,正话反说,寓自豪于自嘲中。最后一句,略带安徽口音,更有说服力:“别看我们蠢,高层也有我们的人。”蠢,是自嘲,“傻子瓜子”的年广久不就是安徽人嘛;领导层里都有安徽人,倒也是真的,而且他们都毕业于名校,都是从平民阶层奋斗上来的,显示出中国社会上下流动的轨迹。这是愤青们忽视的,知识精英忽略的,但民间段子却作了360度的扫描,正确源于全面。
20世纪末奔向现代化。21世纪初开始城镇化。段子揭示出亦步亦趋的变化:“我们刚吃上肉,他们吃菜了;我们刚吃饱肚子,他们减肥了;我们刚进城,他们下乡了;我们刚舍得用手纸擦屁股,他们已经用手纸擦嘴巴了。”最后一句不是骂,而是善意的“嘲”,写出了他们的精神胜利法,既失落也自足。
2007年左右,有个段子写经济与金融的差异:“前者是种菜的,后者是炒菜的”,由此揭示出经济走向:“20世纪末,种菜的多。21世纪初,炒菜的多”,得出的结论:“现在都去炒菜了!”结果,炒菜的多了,种菜的少了,价格暴涨,引爆股市。段子是这样描绘股市暴利:“台球进去,地球出来;奥拓进去,奥迪出来;蚯蚓进去,蟒蛇出来;小瘪三进去,大老板出来;拖根绳子进去,牵头藏獒出来。”
到了2008年,股市高位跳水,段子借用服装比喻:“西裤进去,短裤出来;西装进去,泳装出来;连衫裙进去,三点式出来。”最后借名人说事:“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总结原因:大小非解禁,大小便失禁。
含泪说笑话,笑话催落泪,这是段子最大亮点。不是化悲痛为力量,而是化悲痛为教训,表现出草根社会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