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事件曝光后没多久,湖南大学回应称17名学生转学符合程序,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投票表决通过。一天后,却又公开承认存在“把关不严”,决定撤销转学。是谁给了湖南大学玩转学“过家家”游戏的权力和胆量?在“气候不适”、“油画过敏”等所谓的转学理由背后,怕是权力的嚣张自大。据不少高校师生反映,通过转学、转系、保研等方法实现“曲线救国”的潜规则在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湖南大学“转学”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
对转学事件的追问与反思更加不能停止。首先,转学生究竟是何背景?是谁举手同意?又是谁没有把好关?其次,政策表述中的“特殊困难”,是否为特权腐败留下了空子?湖南大学17名转学研究生“高枕无忧”了一年,却在被曝光的第二天就查出了问题。这不禁让人联想,在媒体“探照灯”没有照到的地方,还藏着多少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转学事件中,还社会以公平正义的关键,不应仅是在舆论倒逼下的个案处理,更在于深刻反思下的彻查严处和长效机制的完善。(袁汝婷、谢樱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