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对18家曾同时获得过市委宣传部和市经信委授牌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首批进行“翻牌”,由市文创办统一授予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称号。合并“翻牌”出现,证明了上海这座“设计之都”在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变得更加重视“质”的突破。
能被誉为“设计之都”,也足以证明上海在设计创意方面在国际上已取得一定地位,但能够从创意园区里飞出的“金凤凰”品牌却不多,足以在国际站稳脚步的设计公司、事务所还不多。尽管目前已有近百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但利用园区聚集力集中定位发展完整产业链的经验还有所欠缺。比如著名的伦敦西区延续了20世纪30年代格局至今,靠得不是多样化、现代化的新兴产业,而是利用西区剧院众多的特色,直接将这个创意产业区打造成为剧院相关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打造出“西区剧院”这个金字招牌。伦敦西区不仅受到政府资助,更是利用其管理、拥有或使用的49家会员剧院错层发展,按照观众席规模、上演剧目类型等,有条不紊地安排演出。另外,他们注重受众群体的培育。由于戏剧拥有相对固定的观众,比如音乐剧的观众多是外地游客,而话剧、歌剧和芭蕾舞等则以伦敦本地人群为主。西区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以成熟的创意产业链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和消费群,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海的创意园区发展也有十几年经验了,有了一定基础后,要打造出像“西区剧院”这样的“金凤凰”品牌还需要更多细节上的推敲。合并“翻牌”也许意味着创意园区集中打造品牌的意识在提高,找准定位、完善创意产业链还需要更多学习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