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片难觅
大多数70后和80后都是看着《闪闪红星》《小兵张嘎》《赛虎》《霹雳贝贝》等优秀儿童片长大的。但近年来,国产儿童电影势疲,除了海外引进的少儿题材电影外,只能在几个大的电影档期零星看到一两部国产动画片,其余影片则与小观众扯不上半点关系。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记忆中的电影人物几乎都是动画形象或外国角色,无论是他们还是他们的家长,恐怕都说不出一部真正有影响力的国产儿童电影。
今年贺岁档新片众多,大年初一就有8部新片同时上映,但儿童片却不多。这段时间里,除了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和《熊出没之雪岭熊风》之外,能够满足少年儿童观众的只有一部好莱坞影片《博物馆奇妙夜3》,而其他贺岁档新片并不很适合孩子们观看:《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中有很多暴力血腥的场面,半兽人的诡异扮相估计会吓坏孩子;《坚不可摧》讲述的是美国二战英雄的人生经历,在日军战俘营中的虐待场景也不适合孩子观看。一项以611位受访者为样本的全国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现在适合孩子看的电影不太多,11%的人认为非常少。“相比为成人制作的电影,带孩子走进影院的选择真的很少。”一位名为“逍客辣”的家长在微博上留言表示。
质量是关键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侯克明告诉记者,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国产真人儿童电影平均每年有50部左右,动画电影在15部左右。其中大多数儿童电影只是在影院“闪一下”就不见了,还有的根本就进不了影院。如儿童电影《网络少年》草草地进入院线“一日游”后,收获了大概二三十万元票房就告别了影院。这部投资480万元的片子,最后还是凭借各种线下的包场和获奖补贴,才收回了成本。
以自编自导《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等影片而知名的导演冯小宁,早期作品《战争子午线》《大气层消失》都是儿童电影,“儿童片一直是个被存有偏见的片种,它被许多人认为是小儿科,各个方面都不太受重视。运作被市场排挤,而导演又都是一些刚出道的年轻人,一些比较低劣的作品使得本来就不太受欢迎的儿童片更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儿童片就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冯小宁说。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会长刘军认为,成人电影动辄投入几个亿,而一部儿童电影有人只花几十万元、一百万元,一个月时间就能完成,然后卖给各个电影频道,找政府要点补贴,再找点赞助,就能挣钱了。“这种投资,这种速度,能拍出什么好片子?可以说,每年有五分之三的儿童电影都是质量低下的逐利之作。”
市场有潜力
是不是面对大片,儿童电影真的没有市场?根据网票网统计,《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的市场排片量虽然一直保持着中等水平,但该片上映3天,票房却一路飙高,截至2月1日,已达1.05亿元,刷新了由《熊出没1》保持的国产动画首周末票房纪录。特别是周末两天,《熊出没2》的上座率奇高,全是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影院观赏。可见在国内影市,除成年观众外,少儿观众也越来越不可被忽视。“少年儿童只有在放假的时候才有空去看电影,所以往往这些假期的白天场次都被动画片霸占着。”世纪大上海影院的张经理向记者分析,“如今正值寒假,儿童进影院看电影的时间很多,但很可惜,适合孩子的电影太少了。”
中国的儿童片到底有没有市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全国有2亿多儿童,如果再加上他们的父母,这将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大市场。对此,冯小宁的一番意见很有预见:“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儿童片都是一个不太容易拍好的片种。儿童片要能拍出市场性才能火,但又必须适合儿童,不能玩那些大场面、男女情爱、打斗暴力等成人电影的手法,这就完全得凭‘情’字。‘情’这个字需要的就是文字功底,很多导演拍不好或不拍儿童片就是因为这个。”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