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业地产涌现投资新军
刘珍华
  在去年的新闻报道中,有关中国投资者在纽约和伦敦等国际大都市购买地标性物业的新闻比比皆是。其实,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中国市场悄然崛起。去年,一些专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在境内购买商业资产。这类投资者并非以往作为中国投资市场主要推动者的自用买家,而是那些有强大投资团队的专业投资机构,他们了解本地市场,进而获得丰厚回报。去年取得显著进展,有以下三类国内投资者:

  一是中国保险公司。多年来,业内一直期待着保险行业能有巨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从而改变中国市场发展格局。然而,这一进程远远不及预期。究其原因,首先是保险公司必须组建自己的房地产团队,其次,管理机构对商业地产的收益率要求达到7%左右,这在实际上限制了保险公司的购买选项。不过,一些保险公司现已组建了大型的房地产投资团队,并以各种创新方式在中国开展资本投资,包括在企业层面上与开发商联合开发、投资物流仓储等回报率较高的物业类型或是从卖方手中获得的收益有保障的项目等。

  二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长期以来,黑石集团和ARA等国际大型投资机构在中国私募股权房地产投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去年,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得以组建,并涉足中国主要城市的重大商业地产项目交易。许多基金纷纷从那些寻求住宅市场替代投资工具的富裕人群手中募集资金。不少资本正流入商业地产市场,这些本地基金已展现相当专业的投资手法,主要关注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办公楼市场。例如,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去年第4季度在上海办公楼市场完成一桩交易,出资31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融绿国际广场。

  三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去年,多家与政府有一定关联的房地产企业参与了多项商业地产交易。此前,这些公司往往更倾向于购买土地开发。如今,由于大城市土地供应稀缺且变得昂贵,这些企业开始将投资范围拓展至现有资产。

  上述专业且资金充裕的本地投资者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投资市场日趋成熟。展望今后,预计中国本地房地产投资者将成为中国商业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主角。事实上,去年,国内买家的交易额在中国商业地产交易总额中的比重已达76%,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点。

  本报记者 刘珍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A2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新民法谭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申城社区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金市汇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2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申城楼市一二手房成交冷热不均
中国商业地产涌现投资新军
申城土地出让本月环比降七成
房产估价
二月楼市或进入“春节淡季”
楼市数据“打架”,都是均价惹的祸
新民晚报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B13中国商业地产涌现投资新军 2015-02-06 2 2015年0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