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叶薇)今天上午,上海召开国资国企工作会议,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第一份成绩单出炉:2014年,本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同比增长6.5%;利润总额2541.63亿元,同比增长12.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64.49亿元,同比增长15.3%;缴纳税金1700.93亿元,同比增长14.9%。
截至2014年底,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1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权益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全国地方省市国资委系统1/10、1/8、1/5。
市场对平台充满期待
会议透露,本市已组建完成国资流动平台。国际集团以浦发银行、国泰君安、中国太保为龙头,通过纵向整合实现银证保协同,非金融资产与上实集团实现市场化整合。国盛集团完成蔬菜集团、长江计算机和建材有限公司与相关企业横向重组,两家平台公司盘活存量资产388亿元。按照“国资委监管、平台公司资本运作、企业机关日常经营”的框架,探索整体上市公司存续资产托管模式。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徐逸波表示,国资流动平台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已成立,并将相关资本流动项目上报国务院国资委和证监会。但由于国资股权流动涉及众多上市公司,目前还在稳妥筹备,将有序推进。昨天受消息影响,沪上不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价上扬,说明市场对平台运作充满期待。
融资或重组创历史新高
2014年,上海市推进了一批依托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项目,2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融资或重组资产1629.13亿元,户数和金额创历史新高,69家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万亿元,国有股市值超过8000亿元。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现代设计借壳棱光实业推进整体上市等。浦发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发行优先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华谊集团成为本市首家采用国际债券发行架构发行债券的国有企业。实施了一批开放性市场化重组项目。上海电气压缩机业务与中船重工、上实集团与航天机电光伏电站开展战略合作,东方国际收购领秀电子打造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等。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从52家收缩为45家。推动一批“走出去”跨国并购项目,上海电气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的股权,光明食品收购意大利萨罗瓦公司90%股权等;完成一批转制和市场化退出项目。上海城投、上海仪电完成公司制改革等。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全年废止48件规范性文件,取消下放33项出资人审批事项。目前全系统80%的企业开展资金集中管理,70%实现账户统一,静态资金集中度达49.33%,集中管理土地达6.1亿平方米。
任期契约管理将全覆盖
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发展目标是,利润总额增长不低于营业收入增长,主业利润增长不低于利润总额增长,成本费用的增长不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四大领域的集中度达70%。加大产业集团任期考核中创新指标权重、科研院所权重提高到50%。上半年完成第三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签约,实现任期契约管理全覆盖。对整体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探索建立符合国家规定和企业特点的股权激励、“张江办法”等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形成全覆盖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