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欺骗”立不住
白邦瑞在书中写道,中国自1955年就启动了一项百年的“战略欺骗计划”,意图是取得西方技术,发展强大经济,最终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尼克松政府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被欺骗”。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认为,所谓“战略欺骗”的说法立不住脚,中美关系的变化取决于国际局势和两国利益需求。
上世纪50至60年代,在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气氛下,基本不可能有人敢建言搞白邦瑞所说的“战略欺骗”。上世纪70至80年代,中美关系密切主要是因为双方在利益上出现了高度一致。中国国家安全面临苏联的严重威胁,而美国也在与苏联的冷战中处于战略守势。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美国确实想着手遏制围堵中国。但1990年爆发海湾战争,2001年发生“9·11”事件,2014年东欧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及中东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兴起,基本上每隔10年都会发生重大国际安全事件,对欧美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极大地牵制了美国的精力,美国也就无法全力对付中国。
美国学界“非主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认为,白邦瑞在美国战略研究界属于“另类”,喜欢剑走偏锋,搞阴谋论。“这种观点在美国国内不属于主流。”
袁鹏说:“白邦瑞研究中国几十年了,号称‘中国通’,但他对中国还是‘一知半解’。这可能是由于他长期在美国国防部做战略研究,军队系统一向对‘威胁’十分敏感。”
就美国学界如何看待中国崛起,袁鹏说,美国学界部分人士认为中美势必发生冲突,但也有不少人主张中美合作,如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主张中美新“两极格局”、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主张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强国之梦是“阳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曾与白邦瑞有过接触,他说,白邦瑞做研究时很注意捕捉一些个人言论,作为其“阴谋论”依据。然而,国家强大是每个人的梦想,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会梦想“第一”。这一目标“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就白邦瑞所说美国对中国大量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援助推动中国赶超美国的说法,沈丁立说:“中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目的就是学习先进经验实现自身发展,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美国在这一系列交往中也获得了利益。美国如果认为这些是‘欺骗’、‘阴谋’,可以不与中国往来,但事实上美国不可能这么做。” 马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