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俗称“疙瘩”。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打不开结而苦恼。可是,对生活在大风大浪中的渔民来讲,打结的技能如何,关系着渔船的安全,甚至同捕鱼量也呈正相关。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结”是易结不易解。中国有个古老的寓言,说的是鲁国有一个乡下人,送给宋元君两个用绳子结成的疙瘩,希望能找到会解开疙瘩的人。宋元君向全国下令说:“凡是聪明的人、有技巧的人,都来解这两个疙瘩。”此言引来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纷纷进宫解这两个疙瘩,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解开。有一个叫倪说的聪明人,示意他的弟子前去一试。只见他的弟子双手飞快地翻动,很快将疙瘩解开了。周围观看的人发出一片叫好声,宋元君也十分欣赏他的能干聪明。可是,倪说的弟子打开一个结以后,认为另一个是死结,无法打开。寓言还把他打不开另一个结称赞为会“区别对待”。殊不知,所谓死结也是活人编的,都能打开。不是能不能,全在于会不会。
日前,我参观了一渔民博物馆,其中有一个房间,展出了数十个完全不同的结。这些结无一不是越拉越紧的,可又是都能打开的,无非是有的难度大一点罢了。
这一两年,国与国之间一会儿派飞机轰炸,一会儿从严制裁。通俗地讲,地球上布满了“过结”。国内随着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包括反腐,都难免与一些顽强追求利益固化的人产生“过结”。这些过结跟我在博物馆里所见的那些结儿一样,可以是越拉越紧,视为死结,也可以在能人手中用舞蹈般的动作解开。从根本上说,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结。数学上最难解的哥德巴赫猜想不也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被解开了嘛!社会结要用法律来解。法律之刀是锐利的,在化解矛盾方面可以收到刀过竹解之效。只要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气,周围的一个个过结都会迎刃而解。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天天都像过大年一样,称心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