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眷村·台北
钱恋水
  钱恋水

  眷村这个话题太大太深,从被誉为“眷村文学第一人”的朱天心到王伟忠的《宝岛一村》,它的故事被离开眷村的第二代们反复讲述。

  在台北出差,顺便就去了新光三越边上的四四南村——曾经的一座兵工厂的眷村。村口的大树,草坡,空地,排屋,还有很多晒太阳的遛狗的人,以及形形色色的观光客,就是它的全部了。

  初见这样一块地方是不容易有好感的,在眷村遗址开咖啡馆的违和感让此地距离曾读过的眷村作品里浓重的烟火气和人情味相去甚远。更何况,方寸空地里一抬头就是直插云霄的台北101,就像一把剑竖在低矮平房的头上,压迫感不言而喻。

  走进展厅,当年房屋的陈设在离开语境之后被生生纳入空屋供人参观,亦是普通的陈设而已。然而在读了一列玻璃橱窗里的一段段文字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眷村遗址之所以保留,不是因为美,是因为人。橱窗里是一个个眷村老人定格的人生——他们从哪里来,在这里度过了几十年怎样的时光,养育了怎样的子女,最后去往何处。还有一帧帧的老照片,从初到台湾的年轻人,到最后的花甲老人,这片仓促搭就的棚屋意外成为他们一生最重要的舞台。有一位老人在迁离眷村之后住不惯华厦,说:“习惯了每晚睡前拉灭电灯,怎么都不习惯如今墙壁上的电灯开关。”

  这是眷村第一代的生活。在主展厅里,大幅图文说的则是从柴米油盐到眷村二代们的青草河流、帮派义气和念书出头的故事,弥漫的是眷村妈妈们的百家饭和军人爸爸们的思乡情。

  这些文字和展品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简直是这一座眷村生活最全面的微缩景观。作为大海另一边的人,在四四南村流连的感动会自然生出,是不用把自己代入眷村人的身份焦虑和对两岸过往纠结的复杂情感的。

  眷村的人情,封闭的族群,因为边缘和信念而生的义气,撒野的童年,隐秘而喷薄的青春,以及与大海另一边长期而牵挂的情感,与这里展示的中国各地人们的老式生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所有的曾经历过亲密而贫穷生活的国人们藏在心底的温暖小画。

  如果想知道更多眷村的故事,不如根据这串长长的名单追随他们的眷村脚步:作家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张大春,剧作家王伟忠、赖声川,导演杨德昌,明星邓丽君、蔡琴、姚苏蓉、林青霞、王祖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新春民生纪实
   第05版:新春民生纪实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文化新闻
   第09版:夜光杯
   第10版:夜光杯
   第11版:连载
   第12版:广告
眷村·台北
四季轮回始为春
新年有“礼”
独爱黑发
我的从前慢
今宵灯谜
沪上年俗图(白描)
新民晚报夜光杯10眷村·台北 2015-02-23 2 2015年0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