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接地气”的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侧记
宋宁华
  能让眼泪飞的只有真实,能接地气的典型人物报道才能拨人心弦。今天上午,“2014年度典型报道研讨表彰座谈会”在市委宣传部举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驻沪机构和本市主要新闻单位的55篇优秀作品分获特等奖、优秀奖、优胜奖和典型发现奖、传播创意奖,21个集体获评先进集体。本报共有6篇作品分别获得典型人物发现奖、优秀奖、优胜奖,本报政法部、焦点新闻部获评先进集体。  

  为了更好地讲好典型故事,营造“好人扎堆”的舆论氛围,本市媒体记者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可谓“掘地三尺”。2013年6月,汤庆福同志因病去世后,市商务委曾就第一时间组织了部分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去年初,本市各大媒体又掀起了一轮报道汤庆福同志的高潮。如何做到出新出彩,难度很大。但解放日报记者丝毫没有随便做做的想法,他们对汤庆福的生前事迹“掘地三尺”,又采访了他的生前好友,对他的事迹、他的故事、他的精神进行重新梳理,最终形成的报道《一封情书,一生坚守》、《泪飞且为忠魂舞》,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报道都更加真实可信、更加生动感人,该报道此次获得特等奖。  

  “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姓“民”的新民晚报来讲,始终坚持用“接地气”的身边人、用“冒热气”的鲜活故事来感动读者,传递正能量。去年12月10日,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心脏病突发离世,记者获得消息后,报社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启动报网联动,记者连夜采访,率先大篇幅刊登报道他的事迹,树立了让人信服的优秀法官形象,该报道获得此次重大典型发现奖。去年2月18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报道的《徐阿婆还债记》则是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出的独家报道,讲述了“徐阿婆”认下时隔19年的丈夫遗债的故事,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此次获得优秀奖。  

  据悉,今年,本市媒体将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并将典型报道纳入其中;将进一步坚持新闻、理论、社会、文艺“四宣联动”,完善典型发现、联动宣传、组织推进和表彰激励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好典型报道。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常发性拥堵区域将试行外牌限行
制定“大人流”“大车流” 动态信息监测预警办法
杨浦区11个街道 今起不再招商引资
用“接地气”的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用“接地气”的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2015-02-26 2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