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玉田大楼居民自治的成果之一。据了解,玉田大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楼里共住着99户人家。2012年4月以来,在曲阳路街道、区房地办、密一居委的帮助下,居民们走出了一条楼宇物业由居民自治管理的新路。
物业走了 居民挑大梁
由于是独栋高层,玉田大楼的物业维护成本较高,连续两家物业公司均因无利可图不辞而别,其他物业单位也因“盘子”太小不愿进驻。面对大楼管理空缺,玉田大楼业委会召开了业主大会,经过选举,于2012年4月成立了物业自治5人小组,自行管理物业。
胡菊荪信心满满:“人多力量大。这栋楼里住着那么多能人,只要依靠居民,还怕管不了?”于是,一个“业委会+物业自治小组+顾问小组”的运作模式逐步形成。自治小组根据物业法实施管理,建立了值班制度,办公室常年不断人,每天轮流值班,接待业主报修、咨询、缴费等,业主求助随叫随到,日常小修全由小组成员义务完成。大楼设有顾问委员会,监督并参与重大问题决策。
如今的玉田大楼,地下室水泵声音轻了,消防喷淋装置合理了,停车位阻拦杆装好了,监控装置安装到位了,电梯保养规范有序了,大门和信箱定期油漆了,地下室、图书室、乒乓室墙面按时粉刷了,每层楼面还布置了挂画和绿化。
个个居民 都是志愿者
在实行物业自治的日子里,一些居民的热情得到充分释放,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人人都是大楼主人,个个都是志愿者”的氛围。胡菊荪把办公室当家,有事到办公室准能找到他。有位业主曾半夜报修抽水马桶粪便溢出,胡菊荪二话没说赶到现场帮忙解决。业委会副主任尚子伟曾是单位会计师,经手的账目公开透明,每半年公布一次。为使资金保值增值,她一次次跑银行,并通过新增停车位,既解决业主停车烦恼,又增加了资金来源。大楼消防救生委员会主任李德兴心系大楼安全,定期逐层清理楼道、电表间和网线间杂物。居民童解民是个巧手匠,大楼电表间门锁坏了、楼道灯坏了、居民家水龙头坏了,他都会来帮忙调换。居民徐学化为了减少物业支出,到北京路淘来二手货,自己动手拆装减压阀……
各界支持 自治路很长
玉田大楼物业自治,享受了区政府为扶植物业公司给予的亏损补贴;与虹房急修中心挂钩,由他们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电梯运行有了保障;靠街道支持,落实了保险单位,排除了意外事故发生后人身赔偿的后顾之忧;还由街道出资,装修活动室,翻新警卫室,增加了排放管等。此外,楼宇还得到了社会的关心,与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邮政发行公司“马莉莉小组”志愿者服务队等建立了共建文明关系。
近3年来,大楼的物业管理费不仅没有上涨过,维修基金和现金余额反而增加了10多万元,居民的物业费缴纳达到100%。邻里间还经常组织聚餐,秀出自家的拿手菜……
胡菊荪回顾“吃螃蟹”的经历,五味杂陈:“现在还没有正式物业管格证,只得委托代管维修资金,必须挂靠物业公司每年缴费。业主索要停车发票不能出具,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担心也在所难免。”他希望继续得到上级帮助,有物业培训等机会,并充分利用大楼资源,进一步开辟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活动的场所。
通讯员 盛涤民 张雯珵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