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拾字街头~~~
拾字街头~~~
拾字街头~~~
拾字街头~~~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字街头
在阳光里晒晒被头
姜泓冰
  姜泓冰

  “现在上海市面撑了蛮大,要记得老百姓是做了贡献的。不要光比南京路商厦多高档、多国际化,也要比比上海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是不是国际一流的。”

  86岁的周阿婆说这话时,坐在社区老年人活动室“乐龄家园”的沙发上,声音并不高亢激昂,有的只是上海话的糯软平和。她家住在如今南京路的顶级商圈边,老新村的一楼,阳光被新起的高楼挡得一丝不剩。对那些整天人头攒动、价格完全看不懂的富丽堂皇商厦,她每天更直接的感受是“背面十七八只大空调对牢阿拉屋里吹”。她发愁着买菜、买日用品不方便,雾霾天加上弄堂里大小饭店不讲规矩的油烟机乱排放,让她和老邻居们透不过气。她怀念着曾经清清爽爽可以乘风凉的弄堂口,也叹息着年轻人吃饭购物的马虎不健康,“饭店厨房开在垃圾箱边上,操作不干不净,很多白领都去吃,生活要求比‘黑领’还低啊!”

  问周阿婆,她最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变化,这位在“上只角”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的愿望,简单之极:要有太阳晒晒被头衣裳,不用吃油烟,热天好在弄堂口乘歇风凉就好了——但在如今的上海,要实现却并不易。

  首先要治理雾霾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次是降低点高楼林立的密度——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简直是和金钱过不去;再次是设计、规划好那些影响环境安全和居民健康的设施——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也是个难题。

  比起所谓小资、中产,像周阿婆这样的老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品位,其实才有着最道地和顽固的坚持。在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时,比起所谓国际排名,或是多少个“中心”,她们朴素简单的生活愿望,其实最值得尊重、思量和顺应。

  明月清风不用一钱买,如今却是大都市中的真正奢侈品。说起来,上海人对于阳光的日常偏爱,在国内大概算得上冠绝各省。几乎每个响晴天,老小区公用或自搭的晾晒架上、高楼阳台上,都铺陈着被褥。不论政府多么反对、外人多么冷嘲热讽,很多上海人至今还是执着地要在窗外焊上铁架、摆上竹竿,让新洗的衣服在风中飘扬,由阳光消毒。对阳光权的计较,在这里,大概比其他地方都多。

  前些年,我们曾经拿城市整体面貌的整洁来要求人们改变多年习惯,称之为陋习。其实,换一种眼光看,这是一种多么强大、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传统,也是多么符合环保、卫生精神的生活智慧呢。为什么不该坚持?

  能在阳光下随意晒晒棉被、衣物,在夜晚,在一床阳光气息里安然入睡。周阿婆们的幸福感,真的很简单。而这样一个传统习俗能否持续,像环保局长能否下河游泳一样,在未来几年里,或许也是这座城市环境治理水平的一个直观指标。

  也许我们还不能马上做到“把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放到国际上比比”,但无论如何,把他们的生活和愿望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上,谋发展,做建设,才能进退得宜,让上海不惟先进,更能持续美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评论·专栏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圈
   第A18版:动态/文娱圈
   第A19版:文娱圈/动态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十三五规划研究的变与不变
善嫁妾不善嫁女
在阳光里晒晒被头
放过这只兔子灯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10在阳光里晒晒被头 2015-03-07 2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