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威胁”就可动武
当天,日本政府提交了《自卫队法》《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等修订案。其中,《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修订案提出的“武力行使三条件”,增列了“新事态”条款(暂称“生存危机事态”),即在虽然没有受到直接攻击、但日本“生存”受威胁的“新事态”下,也可出动自卫队行使武力。
在《自卫队法》修订案中,日本政府将行使集体自卫权列入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在“新事态”下,自卫队可在首相下达“防卫出动”命令后行使武力。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表示,当年,小泉内阁利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机会,构筑“有事法制”,包括《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规定日本行使自卫权的事态,主要为“武力攻击事态”、“预期武力攻击事态”和将给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紧急应对事态”。《读卖新闻》当时评论说,此举显示“日本终于向‘普通国家’迈出了一步。”现在,安倍内阁增加所谓“新事态”条款,不但突破了日本只能行使个别自卫权的限制,而且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限制,模糊到几乎可以任意解释的地步。
“制服组”压过“西服组”
日本政府6日还通过修订《防卫省设置法》的内阁决议,将取消防卫省内文职官员相对军职官员的优势地位,实际废除防止自卫队恣意妄为的一道重要防线。
日本防卫省官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统合幕僚长(相当于参谋总长)以及陆、海、空自卫队幕僚长(参谋长)为首的军职官员,又称“制服组”;一是以防卫省官房长、省内各部局局长为首的文职官员,也称“西服组”。
王少普表示,当年日本军部拥有特殊地位,成为日本政治的实际中心,最终导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导日本政权,给亚太各国和日本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痛苦。战后日本的“文官统领”,正是以此惨痛教训为基础形成的,这与“国会统领”、“内阁统领”等共同构成了防范军方再次恣意妄为的防线。
据现行《防卫省设置法》第12条规定,防卫大臣对“制服组”下达指示指令或批准、督导各项军事计划方案时,“西服组”有辅佐防卫大臣的权限,即根据各自分管领域向防卫大臣提出相关建言,从而使“西服组”在防卫省决策层面的实际权限高于“制服组”。
但《防卫省设置法》修订案把对防卫大臣的辅佐权从“西服组”扩大到“制服组”,表面上二者地位对等,但实际剥夺了文职官员相对军职官员的制约权限。
彻底抛弃战争教训
这份修订案还决定废除掌管自卫队作战行动的防卫省文职部门“运用企画局”,将其职能合并到统合幕僚监部(相当于总参谋部),这将意味着“制服组”将成为自卫队作战等各项行动的主导核心。
王少普表示,日本这项“改革”实际上重新确立了军职人员统领自卫队的优势地位,是对日本战争历史教训的彻底否定。对照日本历史,安倍政府想把日本引导上何种道路,不言而喻。 本报记者 张颖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