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背景
今年春节前后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都市年轻人除了选择去电影院看“贺岁档”,更有不少选择到图书馆去静心“充电”,似乎上图书馆成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那么图书馆又是因为什么成为了节假日“新宠”呢?让我们去看看世上最美的一些图书馆。
让大家走进图书馆的,首先当然是书籍。大部分人去图书馆无外乎需要查资料、补充各种知识,或只是为了找个安静的地方进行阅读、工作。无论哪种需求,人们一定更希望去那种模样很美、看了就喜欢的馆舍,一定都喜欢能让阅读变得很舒服自在,甚至萌生“如家一般”感觉的图书馆。
能被评为世上绝美的图书馆,瑞士的圣加伦修道院图书馆自然有让人心驰神往的理由。由于圣加伦修道院的第一块石头安放于公元612年,所以建筑就成了一本厚重的历史大书,9世纪、15世纪、18世纪重建、扩建了3次,一直在原址。所以现在还可以看到7世纪的石基和柱头、9世纪的修道小堂、15世纪的壁画,而主体建筑的风貌都属于18世纪。最让人震撼的当然是院里的图书馆了。其外表就是常见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其外观低调而简洁,但进去之后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立刻展现在眼前:窄窄长长高度足有两层楼的拱窗把光线泼洒到室内,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修精细绚烂,大幅彩色壁画和浮雕铺满天花板,一排排高大的橡木书架上,那些年代久远的书籍被装订得很精致……
位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圣马可图书馆是16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雕塑风格的雕刻家、建筑家桑索维诺文艺复兴后留下的一个杰作。一个狭长的地带上,双层拱廊结构的样子就像总统府邸,罗马爱奥尼克式柱子把走廊撑出好远好远,宽宽的廊道甚至成了人们遮荫休闲的场所。柱子上、拱廊的肩部、屋顶上的石栏杆上到处都是浮雕;屋内天花板上的绘画出自提香之手,“华美的内部设计仍让人切身体会到当时的威尼斯人拥有怎样丰富的文化生活。”介绍世界著名图书馆的普莱塞如是说。历史韵味就让这两座图书馆本身令人流连忘返,这也是现代图书馆所难以企及的独特之美。
历览而观,现代图书馆更多展现的则是大气和灵性。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图书馆远远望去活脱脱一只圆锥形的磨坊气窗,气窗周围是绿茵茵广阔的草坪,正适合躺下日光浴;不进去,谁也想不到草坪的下面就是一座大大的图书馆。原来,透明圆锥体的天窗正处于图书馆的中心位置,引入天然光,将馆内的热气带走,一举多得。馆内的图书就围着天窗四周布置;阅读座位有的传统向壁,有的朝着透露日光的圆锥体。读书用的台子、凳子形状不一、用色不同,把空间装点得整洁、灵性而恬静,“图书馆是个有灵性的地方,在宁静的环境里,读者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就像在教堂灵修一样,与自然、世界,以至宇宙交流。”该图书馆的馆长说。
这样美妙的图书馆还有挪威文讷斯拉图书馆。图书馆建筑内部结构与家具被一体化地设计了,进入大厅你就犹如置身在生物体内,因为这里有韵律感极强的27根“肋骨”。肋骨的颜色是温暖的木头黄,功能包括照明、书架、阅读座椅。在这里看书,无论想私密,还是想躺下,都能轻易实现。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远远看去宛如中国的日晷,青灰的墙上满刻着古埃及的文字;整座建筑被大广场和盈盈水池包裹着,设计师试图让“古代埃及世界在现代复活,让建筑回忆知识,循环历史,并呼应亚历山大港的圆形布局”。
或充满古典韵味,或体现现代理念,图书馆带给人的不仅是获取知识便利,更有艺术的享受;除了舒适的阅读环境,更能给精神带来审美的放松,才是吸引无数年轻人越来越爱“赖在”图书馆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