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顾影怜君忆翠楼
王金声
■ 陈小翠绘《仕女图》
  ◆ 王金声

  从前听郑逸梅先生说起施蛰存与陈小翠有一段未果的姻缘,当年周瘦鹃创办的《半月》杂志曾发表施蛰存和陈小翠联袂写的《儿女词》二十四首,施的表叔觉得这对小儿女颇有“文字因缘”,施父亦颇为积极,遂向小翠之父陈蝶仙提亲,不料年仅十七岁的施蛰存“闻之大惊异,自愧寒素,何敢仰托高门”,婉谢了这门婚事。四十年后施通过郑逸老联系上小翠,两人才又酬唱依旧。错过了这桩天赐良缘,那么后来小翠的婚姻究竟如何呢?

  小翠又名翠娜,别署翠吟楼主,杭县人,父亲是鸳鸯蝴蝶派文人陈栩、字蝶仙、号天虚我生,主编过《申报·自由谈》,以自制“无敌牌”牙粉起家,创办了“家庭工业社”,其兄为诗人、画家陈定山。小翠自幼聪慧过人,13岁即能作诗,并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23岁聘为诗词教授,然而闺秀的爱情并非都似陆小曼、徐志摩那样罗曼蒂克,也许应了天妒英才的旧话,小翠的婚姻相当不幸,她与父亲的学生顾佛影同窗共读,渐生爱恋,奈父嫌顾贫寒,思攀高门,在她26岁时将其嫁给浙江督军汤寿潜之孙汤彦耆为妻,在生下女儿汤翠雏后不久,两人便以性格不合为由分居自立,协议男不婚娶、女不再嫁,一辈子坚守名节。她在遭遇自身变故后转向另一段人生历程,1934年,小翠与沪上冯文凤、李秋君、吴青霞、顾飞等闺阁名媛,共同发起创办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众多闺秀画家中小翠尤擅工笔仕女,极隽清雅靓丽,饶具风姿,书宗“二王”,笔致神逸,且工诗善词,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江南三大儒之一的钱名山从不轻易称许,也说:“得见小翠,实不枉阅人一世。”

  小翠的画寒斋收了不少,近从朵云轩又竞得一件撩人的精品:烟波池畔一位仕女斜倚在磐石上低吟(见图),老梅虬枝上随兴点缀着销魂的暗香,素笺未著一字,是阕《钗头凤》呢,还是一首怀人诗?我不得而知,想必此刻牵挂她的应是画上的题诗人吧,那几行字落墨恭谨,笔笔用神,实在儒雅:“好与梅花结比邻,云鬟斜弹写风神。粉痕浅浅脂痕薄,疑是罗浮梦里人。慕冰女史嘱小翠写此,命佛影题,即呈此乞正,大漠诗人。”

  大漠诗人是顾佛影,无锡国专教授,画家顾飞的哥哥,也是小翠的初恋情人,自抗战军兴避乱川渝,胜利后始返沪上重逢独居在家的小翠,仍痴情未改对其表露重圆之意,碍于前之约定,小翠言明与顾依旧难偿夙愿,并以七绝九首示佛影,其中有:“梁鸿自有山中侣,珍重明珠莫再投”;“万炼千锤戛然住,诗难再续始为佳。”虽不能再嫁顾佛影,但二人还能时通鱼雁,诗翰往来,无奈顾乃恂恂学人教书为业,依旧穷困,郁郁成疾患了绝症,老友朱大可招之住其亭子间,小翠时来探病,常酬以诗词慰之,缠绵缱绻近五个寒暑,1955年夏,顾自知不起,临终前将小翠诗词、信函付之一炬,谓不愿小翠负此不好名声,二人情史从此隐入湖山。

  1956年上海筹备成立中国画院,小翠首聘为画师,1966年“文革”伊始她开始遭受迫害,68年7月1日午夜,年近花甲的小翠在安顿好同住的外孙后,梳理整齐从容走进厨房,锁上门,吞下大量安眠药后,拧开了煤气阀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评论·专栏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圈
   第A18版:动态/文娱圈
   第A19版:文娱圈/动态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顾影怜君忆翠楼
沙漠漆《金蟾》收藏记
一本字帖的故事
破损笔筒巧制臂搁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顾影怜君忆翠楼 2015-03-07 2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