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都是多面手
“深吸一口气,下巴抵胸口,不要漏气!脚心踩实,手往上拉!再来,再来,再来,再来,再来,再来,再来!”
时钟指向16:49,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房分娩室气氛紧张,产床上的产妇经过几轮努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胎儿脐带绕颈,胎心有些下降,产科医生就要准备用产钳了。
“休息一下,等下一次宫缩,好,哈气,嘴巴哈,哈!哈!哈!哈!加油!宝宝就要来了!”助产士陈怡琼正紧张监控产妇分娩的每个环节。情况紧张,她也不由得全身每根神经似乎都紧绷起来。
几分钟短暂的休息后,产妇的又一次宫缩来了。“持续用力,非常好,再来再来再来……再来!”一口气连续25个“再来”,像加油的鼓点,鼓励产妇做出最后的努力。
产房里所有人屏住呼吸。“呜哇!”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产房里凝重的空气,又一个生命来临,母子平安,一切都好,陈怡琼松了一口气。
迈入羊年,产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产房依然热闹。护士站的墙上有一块白板,密密麻麻写满每个产妇的基本情况和注意事项。谁贫血,谁是高龄初产,谁有妊娠糖尿病……助产士们心里都有数,“脐带脱垂等状况时有发生,一旦有危险情况,对胎儿和产妇来说都是分秒必争的。所以我们的助产士是多面手,既要能接生,也还需要时刻准备进手术室‘变身’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协助产科医生手术。”
人人都有慈爱心
在红房子医院,黄浦和杨浦院区共有70余位助产士,其中最小的才20出头。有爱心,又耐心,动手能力也强的护士才会通过选拔和规范化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的助产士。护士长张峥即将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第29个年头,这些年她接生过的宝宝已经难以计数,但至今让新生命平安降临时的喜悦仍然令她感到自豪和幸福。去年开始,张铮、顾春怡等高级实践助产士开始在黄浦和杨浦两个院区开设助产士门诊,针对28-35周有条件顺产的产妇将服务延伸到了产前,通过咨询和技术辅导,提前评估产妇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分娩计划单,帮助她们在分娩的特别时刻能够克服焦虑,“顺其自然”等待宝宝的来临。
经过十月怀胎,宝宝即将离开母体,呼之欲出,然而初为人母,分娩的过程令产妇感到陌生甚至恐惧。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心理状态、产程进展以及胎儿情况,产房里助产士奔忙不断,她们既是产妇自然分娩的陪伴者,是顺产产妇的“接生婆”,也是产妇分娩后护理的好“闺蜜”。
瓜熟蒂落、顺理成章的自然分娩蕴藏着很多异常危险,难以预测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看似风平浪静的产房其实“暗流涌动”,但在这个迎接新生命的第一站,有一群天使悉心呵护着母婴生命,她们就是助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