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犹太难民重返上海
收音机内传出:“号外!号外!东京消息:为开世界和平之门,裕仁天皇正式接受由美英中苏元首联合签署的波斯坦公告,命令在本土和中国及东南亚的日本陆海空军暨一切武装部队,于公元1945年8月15日起,立即放下武器,向盟军无条件投降……”左藤绝望:“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放下武器,撕破军装向外奔去……
天色大亮,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刘舒婷因喜悦而忘情说:“儿子,是儿子!”虚弱的露茜娅接过襁褓中的婴儿激动地说:“罗汉,我们有儿子啦!”在鞭炮、锣鼓声中,欢庆胜利的人们用各种语言欢呼:“胜利啦!和平啦!”声音响彻天空……怀抱婴儿的露茜娅泪流满面:“儿子,你来的真是时候!”
唐金汉激动地接过儿子高高举起:“我们的儿子!你的名字就叫——和平!”露茜娅突然挺起产后虚弱的身子,拿起旁边的小提琴:“亲爱的,我一直在构思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方舟恋曲》,苦于无法结尾,现在,终于盼来了儿子,盼来了和平,也盼来了乐曲最后篇章——‘和平颂!”说着,动情地拉起手中的提琴。乐曲中,鞭炮齐鸣,人们奔出室内,香槟酒喷洒,上海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全世界沸腾了!人们忘情地欢庆:抗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35年后——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金色秋天。音乐厅内一幅中英文书写的横幅:前犹太难民重返第二故乡上海感恩音乐会。
小提琴协奏曲《方舟恋曲》激动人心的乐曲在延续。年轻的露茜娅已变成很有风度的老教授,襁褓中的婴儿和平也化成35岁的乐团指挥,他们满怀激情地在演奏乐曲的高潮——和平颂,而包房里的几位:保罗、米切尔、霍瑞斯、伊文斯等犹太人,和中国的唐金汉、唐诗菲、刘舒婷等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进入花甲之年,他们老泪纵横地站了起来。随着乐团指挥唐和平挥举乐棒,划出最后音符,全场起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摆满花篮的舞台上,当年的上海犹太难民思绪万千,相互拥抱。随着镜头的摇移,逐一定格,叠印字幕:胜利后——
米切尔·科翰,回到祖先生息的地方,建立了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共和国,曾任国会议员,政府部长。
霍瑞斯·卡道里爵士,将他的大理石宫殿捐作上海市少年宫,家族定居香港,投资大亚湾核电站等中国工程建设。伊文斯·拜尔博士,返回欧洲,筹建柏林欧洲死难犹太人纪念馆,警示世人,决不许历史悲剧重演。
小保罗·斯莱辛格,定居美国,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访华期间,专程来第二故乡上海作怀旧、感恩之旅。
露茜娅·格林伯格(中国名唐银雅)留居上海,任沪江音乐学院终身教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与夫婿唐金汉两相厮守,如今儿孙满堂。
一群人将一簇簇鲜花献给这些老人。一只巨大的祝贺花篮送上舞台,上面写着:“处处无家此处家——献给前上海犹太难民和永远的诺亚方舟——上海。你们的朋友——纽舒曼。
霍瑞斯找寻:“纽舒曼,我的老同学,他现在是德国总理呀。他也来到上海?”
一位年轻的领事:“总理先生知道前犹太难民能重聚第二故乡上海,也很想来和老朋友相聚,但他公务缠身,特委托他当年工作过的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送来花篮祝贺,将他前不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悼念时的录影带,交给你们……”
录影带的画面:波兰,大雪纷飘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德国总理说:“我以德国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名义,向二战中被希特勒无辜杀害的600万欧洲犹太人的亡灵表示哀悼,为纳粹时代的德国所犯下的罪孽表示赎罪、忏悔!虽然希特勒是奥地利人而非德国人,但他的法西斯党能在德国产生,是有它民族土壤和历史根源的,我们德意志民族虽也深受其害,这丝毫不能推托德国在二战中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不承认它,历史的悲剧仍会重演。不懂得忏悔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此时,在上海,一群和平鸽飞翔而过。
* * * * * * * * * * * * * * *
明起连载《蓬帕杜夫人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