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树可插栽,生命力强,容易存活,生长快,树形多姿美观,因而是常见树种。老家是江南水乡,河道多,河道两边总是植满杨柳。从小看惯了姿态各异的杨柳,也就喜爱上了杨柳。有一年春节,父亲从四川回乡探亲,在自留地临水处种植了很多杨柳树,几年后即成材,满树的柳枝尽垂于水面,给周边的美景增添了色彩。上中学起即离开老家,每当假期回去,总要去看看父亲种的杨柳,无论是春夏季节垂落在水面的青青柳色,还是冬季在风中摇曳的枯黄柳枝,在我眼中都是美的。
性格决定命运。杨柳的性格是柔美的,因而也代表了伤感和离愁。李白写过一首离别词《忆秦娥·箫声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所谓折柳送别,是说唐时长安有一叫灞桥的地方,种植了很多杨柳,专供人们攀折送别客人或远离长安的人。杨柳又特别能表达情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诗词很多,写得最好的是北宋柳永写的《雨霖铃》,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已成千古名句。
从夏日蝉的高声鸣叫和深秋的凄切中,我们体会到蝉是最懂柳的。鸟也是如此,最喜欢停留在高大的柳树上啼唱不断。我称此景为“闻声赏柳”,亦即杨柳的美除了目赏,也可耳听的。明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此有出神的描述:“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柳色真的能听出来吗?当然可以的。江南夏天,垂柳下面是纳凉佳处。袅娜的柳枝在蝉鸟鸣叫声中随风起舞,风吹柳枝声沙沙入耳,你定能感觉到长柳曼妙的舞姿。每到一处,我总用心赏柳,发现与“闻声赏柳”最匹配的景点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五的“柳浪闻莺”。
1998年初春,我们全家游玩西湖,入住柳莺宾馆。晚上卧于床上,想着明天如何去观赏柳浪闻莺公园的柳树。外面突然下起了雨,雨声、风声和杨柳的沙沙声声声入耳,脑海中便呈现了杨柳在风雨中婆娑轻柔的姿态,袅袅婷婷的纤柳不断地轻抚着水面……
次日一早,莺莺的鸟啼声,将我从烟雨江南的梦中唤醒,我想起了自己已身处柳浪闻莺,想起了昨夜听来的柳色。于是,又赖在床上,想再听一会柳色。风停雨住后,晨曦中的杨柳挂满水珠,犹如刚刚出浴的美女,亭亭玉立,展现出迷人的风姿。鸟儿或站在树梢相互对叫,或绕着柳树追逐飞舞,像是在赞美昨晚被风雨梳洗过的柳树,清新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