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指出,反舰导弹已成为现代化战场条件下海军舰艇面对的最大威胁。除了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和“密集阵”近防火炮等硬杀伤防御武器外,包括有源干扰系统和无源干扰系统在内的电子对抗设备正成为军用舰艇的“最后一道防线”。
传统上,军舰上最常见的无源电子对抗手段是用火箭发射干扰弹或诱饵,但随着反舰导弹的作战模式不断改进(如导弹发射后首先掠海飞行,临近目标后突然跃升攻击),从军舰发现来袭导弹到被击中的时间越来越短,依靠火箭发射干扰弹或诱饵已难以保障舰艇安全。
为了让军舰能及时对来袭导弹展开电子干扰,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提出名为“舰艇发射增程电子战诱饵”的项目。它实际上是一种能快速发射、一次性使用的长航时无人机,由折叠机翼、助推火箭、电力驱动系统和电子战设备组成。在该项目的研发过程中,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将运用一些之前积累的技术。
据介绍,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此前还开展过名为“飞行雷达靶标”和“优先捕获诱饵”的项目。其中,“飞行雷达靶标”重约60千克,安装有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可以使用美国军舰上装备的MK36六管发射装置发射。“飞行雷达靶标”先被火箭推动到一定高度,然后火箭脱落,折叠机翼展开,依靠电动机驱动螺旋桨飞行,速度约129千米/小时。“优先捕获诱饵”则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旋翼无人机,用光纤和供电电缆与舰艇连接。“优先捕获诱饵”重约45千克,可以搭载重约6.8千克的探测设备和电子干扰设备,能像风筝一样悬停在舰艇上空,随时应对各种威胁。由于电力供应来自舰艇,“优先捕获诱饵”的滞空时间主要受限于机载设备寿命和机体材料寿命,据估计能达到1000小时以上。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希望在“飞行雷达靶标”和“优先捕获诱饵”的基础上,综合它们的成果和优点,并结合最新的电子技术进展,设计一种能长时间、无缝隙且灵活反应的舰载电子对抗系统。事实上,除了执行干扰任务,该无人机还可以携带探测设备执行侦察和警戒任务。
与目前美国海军使用的R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相比,这种电子对抗无人机虽然活动半径较小、负载能力也极为有限,但其价格更便宜,使用更灵活,且可以在小型军舰上使用。另外,该无人机也能使用现有的简易火箭发射架发射,非常便于改装和使用。
据悉,该研发计划预计会在2016财年启动,在2018-2019财年使用海军现役垂直起降无人机测试相关技术,未来还可能采用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