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买份报纸,可以看很多文章。但你无法为自己喜欢的新闻点赞,这是平媒的局限性之一。
事实上,在网络上不仅能“点赞”,还能“打赏”了。最近两三年,互联网兴起了一种新的消费业态:打赏经济,就是如果你觉得谁的文章看得过瘾,不妨赏几个“铜板”。
怎么赏?当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但这并不是难事。好多网络社区像新浪微博、起点中文、天涯等都开通了“打赏模式”,一些知名写手或网络大V更是做得风生水起,比如木子美在微博上一个月的“打赏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级别。而那些长篇网络文学写手,如“梦入神机”据说一次也得到过100万元的打赏。
在如今这个社会,想要读者认同你不容易,让他们掏出真金白银那更是难上加难。简单来说,谁得到的打赏多,自然谁的文章更受欢迎,倒是一目了然。比起一些网络投票,只需动动鼠标便可随便勾选,“打赏”的含金量显然更高。
就像今年春节期间火到不行的“微信红包”,已经有不少人形成了一种习惯:得到朋友的帮忙之后,在微信里发个小红包以示谢意。“打赏”就相当于发红包,想给一块两块随意,所看重的是量,积少才能成多。
话说回来,这跟微信朋友圈的“点赞”也差不多一个意思。但是,“赞”可以随便点,随便发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对读者来讲,“打赏模式”可能是个利好,因为所谓的“打赏”纯属自愿,如果不想赞助,大可只享用免费的文章。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赏钱”越多,恐怕会更有动力、更花心思,佳作诞生的几率也就越大。
当然,“打赏经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税收监管。有些名家大V在这方面的收入已不是“碎银子”了,按规定都应该依法纳税才是。
突然想到,在将来的某一天,报纸杂志的记者们也不用开稿费了,而是靠读者的“打赏”获得收入,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