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刘翔。他的职业生涯句号,画于4月7日。洋洋洒洒的退役信,也是他光荣,彷徨,挣扎,放手的心路历程。我们见证了刘翔从追风少年到中国速度的登顶,我们也亲历了刘翔从神坛跌落,苦受伤病与舆论的折磨。刘跑跑,这个辱人的外号,伴随了他职业生涯的最末一程。字里行间,图文并茂,“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文章与版面,有着最忠实的诉说。
又比如篮坛百岁老人李震中。这位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者,是中国篮球的活字典。昨天是他的百岁寿辰,大喜大贺。昔日,中国男篮的亚洲王者,军功章上有他的一份记载。我们从不曾忘记他。80大寿,85大寿,90大寿,97大寿,同样有“文”可寻。他代表着历史,而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地,才能更好地把握今日与明朝。前辈老者,更别提是功勋人物,我们总该常念想,常关怀。
今日,我们不惜珍贵的版面,来再次刊登那些以往的文章和版面,留下一抹剪影,影像中,那是新闻报道的传承与文脉。
大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小到一家企业、一张报纸,传承与文脉,都是生命力的串联。剥茧抽丝,于点滴细微处渗入,才能收获以小见大的豁然开朗。
有人说,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网络便捷、俏皮,段子一条接着一条。莞尔一笑之后,且不提若干年后,哪怕一日之后,你还记得些什么,又可曾留下过任何痕迹?这是速食消费的时代,但并不代表精酿与细作再无市场。
有兴,便有衰,但其中未尝不露生机。今昔版面的串联、文章的承接,岂不是传统纸媒不可替代的身份证明?
刘翔的人生起伏,他的父母为他做过一本剪报。老寿星李震中的后辈,也一定会为他保留一份“纸上的纪念”。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