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如跟我们一起走
家丁应声朝树林深处而去,循着发出声音的方向搜寻许久,终于发现一棵大树下的杂草从中,躺着一位满脸肮脏、衣衫褴褛的男子。家丁大声呼唤:老爷,快来看,这里有个人。
朱齐德赶紧跑去,弯身查看,发现那躺在荒草丛中的人,面色惨白、嘴唇干裂,看起来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家丁问他:你是谁?你怎么躺在这里?这男子却只是睁了睁眼,连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只启了一下嘴唇,吐出一个字:饿。
朱齐德回身对紧跟过来的朱夫人说:看来这人已许久没有进食,饿得不轻。朱夫人立即吩咐家丁:快把咱家带的干粮和水匀出一份,给这人吃下去。对了,先不要急着吃干粮,先喝几口水……朱夫人素来吃斋念佛,见得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家丁很快把粮水送到男子嘴边,那男子只是闭着眼睛,启开干裂的嘴唇。几口水下去,他才抬起眼皮,忽然,他发现眼前有一个白面馒头,晦暗的目光顿时亮了一亮。男子随即挣扎着坐起身,接过馒头,大口吞吃起来……
吃下粮水,一个时辰后,男子慢慢回过神来。朱齐德便询问道:我看你年纪尚轻,为何落得如此地步?你家住何方?去往哪里?这是去投亲还是访友?
男子被问及身世,霎时一脸哀伤,沉默了片刻,似是在克制悲伤的情绪,而后,才戚戚然道出真情:我叫李晋生,山西杏花村人,因家乡连年灾荒,家里的亲人,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实在是无以继日,我就只能出来逃荒,靠着讨饭度日。行至此地,已多日水米未进,走投无路了……说罢悲从中来,竟哽咽出声,再问,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朱齐德便招呼全家老少,准备起身上路。可是,菩萨心肠的朱夫人却怎么都迈不开腿,看着男子虚弱无助地躺在荒草堆里的样子,她无论如何放不下心来,于是把老爷拉到一边商议:老爷,你看,我们是不是带上这人一起走?虽说多一张嘴,但岂不也多一个帮手?
朱齐德也是个出了名的大善人,当即同意了夫人的建议,于是问男子:我看,你就这样讨饭逃荒也不是个办法,外面兵荒马乱的,不如跟我们一起走吧,路上也好有个帮衬,你看如何?
男子不曾想到会遇上这样的大好人,当即叩头谢恩,挣扎着站起身,跟随着朱家人上了路。当晚借宿客栈,朱齐德让家丁拿出随身携带的衣物送给男子,让他好好洗漱一下,换上衣裳。
男子把自己打理干净了,换了衣服,来到朱齐德和夫人跟前。朱夫人一看,不禁惊叹道:看看这是谁啊?胡茬刮干净了,脸也洗干净了,原来是个堂堂正正的小伙子呢!
李晋生抿嘴一笑,脸都红了。朱齐德与夫人更是相视而笑。晌午时分还像乞丐的男子,此刻看起来,竟是一个长得一表人才的青年。
就这样,李晋生跟随着朱家人向贵阳而去。途中,李晋生渐渐恢复了体力,便帮着照顾朱家老少,生火做饭、挑担推车,样样活儿干得勤快利索。朱齐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到得贵阳,朱齐德安顿家人落了户,李晋生自然也就被留在了朱家,成了朱家的人。
在朱家生活了一段日子,李晋生渐渐透露出,他本来在老家山西杏花村干的是酿酒师的营生。这些年,因为连年灾荒,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余粮酿酒?即使有一身的酿酒绝技,亦是无有用武之地啊!
杏花村可是出汾酒的地方,朱齐德得知李晋生竟是身怀绝技的酿酒师,并且看他平素亦是勤劳能干,便更是看重了他,几乎把他当成了干儿子来对待。
其时,朱齐德因生意的缘由,常与茅台镇上的造酒烧房之间有往来,其中与成义烧房的华家私交尤其好。朱齐德平素就喜欢小酌几杯,他酷爱茅台酒,甚至是热衷于喝茅台酒,对华家的茅台酒,朱齐德亦是竭尽全力地在生意场上推广和营销,也可以说,茅台酒的经营,占了朱齐德生意的很大份额。
那一年,朱家有女初长成,华家也有一个正值青春的公子。朱齐德与华家老爷,一个是贵阳商界名流,一个是茅台烧酒坊主,自然是门当户对。两家本来就是世交,结下这门亲,那更是亲上加亲。双方都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一拍即合,于是邀了媒人,走了程序,择吉日预备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