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活还要拼智慧
高考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拼考生的考分实力,更拼考生和家长的智慧。根据高考志愿领域的大数据网站“一起填志愿(www.17tzy.com)”对2014年度上海高考录取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上海的临界区间(批次线上+5分)上线考生落档录取比例超40%。
在上海,考生分数达到了录取批次线,但却没能被相应批次录取,而实际被下一批次录取的比例相当高,以上海理科一本线临界区间的考生共计863名,但没有被一本录取,实际录取到二本的考生有462人,占该区间考生的53.5%。而文科一本临界区的考生落档录取甚至高达67.3%。在理科二本,文科二本,这一比例也均高于25%。
关于这一现象,“一起填志愿”的专家给出了如下分析。
1. 落线考生,对于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未能正确理解应用,虽然平行志愿相较于顺序志愿考生的博弈风险降低不少,但是填报不当,考生的落档情况仍然会发生。
2. 上海考生择校有着极强的地域倾向,很多临界区的考生实际上是有补填征集志愿的机会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征集志愿为外地高校,许多上海考生基于院校地域的因素放弃了选择,这也导致了部分线上考生选择的主动落档择校。
3. 追捧热门专业,很多临界区域的考生,都选择了不接受专业调剂,这和不少考生及家长的专业选择优于院校选择的理念相关。
4. 志愿填报准备工作不充分,填报信息不对等,对院校、专业的录取规律没有做出科学合理的解读与判断。
有困惑专家来支招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就是一场博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我们究竟该如何“知己知彼”呢?一起填志愿(www.17tzy.com)的专家为我们支招:
知己>>>
1. 知考分 整理出高三学年每一次综合性考试的分数,并绘制出分数曲线,对高考分数做出合理的预测。
2. 知排位 收集整理自己在学校的排名情况、学校在全市的排名情况,预测自己在全市考生中大致的排位区间。
3. 知兴趣特长 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清单,列出自己的特长清单,找出交集。
4. 知个性特征 参与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评,帮助自己定位职业倾向,行为特征,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彼>>>
1. 知录取数据 收集整理意向院校、专业历史2-3年的招生录取数据,包括招生人数、录取分数、录取平均分等。
2. 知院校及专业 收集意向院校的办学信息,如学校的学术特色、排名、师资、是否有研究生院、专业设置、特色专业信息、专业内涵培养方向等。
3. 知就业及升学 收集意向院校的就业及升学情况,包括总体就业率、专业就业率、就业地域分布、就业岗位与单位类型分布,学生的考研率、留学深造比例等。
通讯员 夏锋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