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扩大名校学者齐加入
短短两周,公开信新增了约270人签名,不仅包括历史学家,还有政治学家、文学家和宗教研究学者。这份457人的大名单于美国当地时间20日在网上公布,韩联社报道,新加入的学者来自美国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芝加哥、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以及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以及日本的早稻田、明治和东洋等大学。
《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报道,第一批187名署名学者中包括像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傅高义这样的学界大佬,第二批支持者中也不乏名人,包括以《战争记忆》等书闻名的巴德学院教授伊恩·布鲁玛、法国国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赛巴斯蒂安·乐舍瓦列等,更令人瞩目的是,一些年轻学者也加入联署。
发双语版本期待日本反省
公开信分日语和英语两个版本,以慰安妇问题为主题,呼吁安倍正视历史,“日本存在着否定慰安妇事件、弱化慰安妇问题影响、甚至完全无视慰安妇现象的言行。”公开信指出,“出于研究的角度,对(慰安妇)受害者人数的准确统计至关重要。然而,不管这个数字是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在日本战火殃及的地域,女性被剥夺尊严这个史实不容篡改。”
公开信认为今年是日本政府“通过言行面对过去殖民统治和侵略问题的绝佳机会”,敦促日本首相在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时“坦率承认过去的错误”。
公开信联署的核心发起人、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乔丹·桑德和康涅狄格大学教授艾利克斯·杜登近日接受日本《东洋经济》周刊专访,披露更多细节。两位学者均表示,公开信让自己被一些人扣上诸如“反日”、“阴谋”等“帽子”。桑德透露,编写日语版是为了若英文版本被误读,也能让日本社会获得“一些准确信息”。他还表示,日本版邀请日本学者编写,希望用日本人可以理解的方式传达学者们对日本反省历史的真诚期待。
针对外界质疑公开信是“一言堂”的言论,杜登回应称,早前签名的187名学者均参与公开信撰写,核心编辑团队则由29名学者组成,“对语句的措辞、标点等都做了充分而细致的揣摩”。起初这封公开信打算请《读卖新闻》独家发布,但没有收到回音。
日本社会存在理解“温差”
虽然欧美学者的公开信措辞相对“温和”,但仍在日本社会引发震动。不仅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公开信的新闻以及“反省历史”话题连续成为热搜词前三名。
不过,媒体的不同解读仍显示出日本社会对历史问题的“温差”。
《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时事通信社等媒体相对比较客观,在报道中均把“历史”、“清算”和“署名人数增加”等关键词做入标题,《商业期刊》网络版则发表题为《安倍会听取忠告吗》的专栏文章,呼吁人们正视西方“知日派”学者的呼声。
另一方面,《读卖新闻》等媒体对此进行不报道的“冷处理”。而一些保守主义的媒体则反应激烈。汇集诸多日本媒体人、政经人士的“深度日本”网站发表署名文章称,这些学者充分暴露出“美国式的傲慢与偏见”,并反问“如果日本历史学者向奥巴马递交声明,说‘美国应全体对过去进行反省和清算’,(美国)会怎样?”
对于欧美学者“促日反省潮”,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学者肖河认为,我们应该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虽然公开信重点聚焦慰安妇问题,且措辞谨慎,充分照顾到日本社会的接受度,但这仍能反映出西方历史学界已经开始注意,日本民族主义者掀起的攻击“慰安妇”研究真实性的浪潮。他们已经认识到,在政治上与欧美站在一起的日本,并没有完成精神上的改变。本报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