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5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攀高枝
乐梦融
  乐梦融

  上周,主持人曹可凡和传记作家宋路霞在上海书城举办如何写作家族史讲座,讲座由他耗时四年撰写的一本《蠡园惊梦》说起,在场的观众有的带来了厚厚一叠家谱,激起了回溯家史的浓厚兴趣。而且近日,据说去上海图书馆翻阅家谱的人数比过往翻番。

  有位写作者姓苏,他称自己特别崇拜苏轼,想去查查家谱看,我们家和苏轼能不能搭上什么关系。曹和宋两位语重心长地告诫,崇拜仰慕都可以,但修家谱、谈家史不要去攀高枝啊!

  “其实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一个家族的故事,我们家过去有没有做过皇上,有没有做过宰相,我们家可能就是三代农民。也许,你祖父每天在日记里记下了菜场买菜的价格,在一百年后,就是一部弥足珍贵的物价史。”

  台下听众听得心有戚戚,很多人梳理下自己家,再怎么往上溯源,也找不出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用来挂靠。那么平凡人家能不能修家史?平凡人家又有没有必要修家史?想来想去,倒也觉得平凡中,大概亦有真情,亦有真史。能够盛开的未必只有牡丹真国色,山间野花,未必无意趣。

  这是一个流行资讯众声喧嚷的时代,也是一个大众的注意力可以随时转移的时代。昨天还在热火朝天讨论的事,到了明天就成了如烟消散的旧闻。不过,在这样时代里,总还需要也总还真的有一些人做着一些笃定的、有态度的事。

  查阅家谱、修撰家史,正是给自己寻找“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个答案,这是一次自我认定的事情。做一件事情的价值,并非刻意体现在提升了自己的社会阶级或者名利收入。基于“攀高枝”目的的好高骛远,让一件深具意义的事情,变得虚浮如海滩边的沙堡,经不起岁月浪潮的冲击。

  窃以为,或许娱乐可以讲“产业”,但文化多要依仗“传承”,利用攀高枝的“捷径”给家族历史添油加醋,乱认祖宗,倒成了一件骗人骗己骗子孙的傻事。可是,这个时代里,“傻瓜”还真有不少。

  写写家史,建构出一个时代的横截面,记录下一路走来的痕迹,是既简单又复杂的工程,要求我们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去聆听、去发现、去查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时政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民生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家装专版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国防教育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目击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摩登
   第C03版:摩登
   第C04版:潮事
破除“唯证是从”监管思维
“中医”治社区
攀高枝
万众创新,政府革新要先行
忽悠
当文学变成文凭时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攀高枝 2015-05-29 2 2015年05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