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游莫成乡村“忧”
曹乾石
  曹乾石

  近日我们几个老友去某地游玩,本想体验一下『农家乐』的情趣。可到那里一看大倒胃口。现场秩序混乱,垃圾遍地,苍蝇乱飞,河水发出阵阵恶臭……乡村游变成了乡村“忧”。

  近年来,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为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吸引了不少游客。乡村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鼓励农民转变观念,依靠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笔者也发现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游产业时,缺乏节约和保护的忧患意识,发展乡村游留下了不少“忧”: 

  一忧盲目跟风。有的地方把国内一些开发较为成功的景区、景点作为“典范”,模仿其做法,从而丧失了本地的特色。

  二忧急功近利。一些地区急功近利,以牺牲当地的自然生态为代价,没有规划,盲目开发,将现代化的硬设施塞到乡村风景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三忧劳民伤财。一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惜举债斥巨资盖宾馆、塑广场、修公路、造游园、建亭廊、挖水池。人为制造景观,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四忧舍本逐末。一些地方放着自己原生的文化、民间的资源不去用,而是组建所谓的文化表演队、艺术团等,用希奇古怪的异域风俗打扮自己,缺乏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意识,没有了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失去了地方特色,使深厚的文史资源、淳朴的民俗风情荡然无存。有的只注重人造景观而轻视生态环境建设,忽视对当地文化的发掘保护。

  乡村游应该是“绿色游”、“生态游”、“可持续性游”。乡土味是乡村游的特色,是乡村游的根。发展乡村游,不能以破坏远景,破坏资源为代价,应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既要科学规划,又要保护乡村特色,更要挖掘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 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B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24版:医技/新民健康
老兵
乡村游莫成乡村“忧”
“受风”到底受的什么风
“海绵城市”
一秒钟能开出一朵花吗
今宵灯谜
家乡的老宅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乡村游莫成乡村“忧” 2015-06-09 2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