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扰邻5
上周三起,本报连续推出系列报道,聚焦令市民深恶痛觉的“陋习”之一——宠物扰邻。不文明养宠不仅会惊着别人、脏着别人、吵着别人,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律师和学者表示,文明养宠既体现了主人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人的法律责任。市民也各出妙招,从细节做起,在享受与宠物亲昵撒欢的快乐时,更要积极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或涉侵权
因宠物而对簿公堂,这样的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新华律师事务所的连晏杰律师表示,许多宠物扰邻的行为已不仅是不文明,还可能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八十四条规定,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许多宠物主人想当然地认为,不牵狗绳、不清理狗便溺都不是要紧事,然而一旦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必须由人来承担。”连晏杰说,“假如一坨没有清理的狗粪使别人滑到摔伤,监控探头又恰好拍下主人扬长而去的身影,这位主人可能就会收到法院传票。”
互相尊重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表示,在宠物扰邻的问题上,人与人应当互相尊重。“有些人非常喜爱宠物,也有人害怕宠物,我们应该尊重这样的差异。”陆晓禾说,宠物主人不能因为爱猫爱狗,就认为他人都必须和自己一样无条件容忍宠物的行为,而疏于管理。
“有些宠物主人认为,养宠是私人的事,旁人不该指手画脚。然而一旦将宠物带到公共空间里,这就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陆晓禾说,饲养宠物不能光享受其中的乐趣,更应当做到权利与义务、自由和责任、愿望与能力的对等。
“宠物是生命,不是玩具,饲养不能一时兴起,必须确认自己有照料的能力,对它们负起责任。”有些主人被邻里投诉就推说是猫狗不懂事,事实上现在有一些正规的专业机构,可以代为训练宠物,帮助它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主人主观上可以努力做到的。
文明养宠
事实上,有部分小区已经行动起来,各出妙招,文明养宠,和谐邻里。虹口区蒋家桥小区内,一批文明养宠的志愿者自发组成了“狗妈妈巡逻队”,向小区内所有的养犬户发放告知书,提醒他们规范行为。如此,降低了街坊四邻对宠物的反感,减少了矛盾发生的可能。花园城小区除了在绿化带内设立狗厕所,还专门辟出一块20平方米左右的“宠物园”场地,放置各种玩具,让宠物在指定区域内玩耍嬉戏。
看到本报的连续报道后,也有不少宠物主人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周先生说:“作为宠物主人应当照顾管理好自家的宝贝,宠物的行为文明了,自然会赢得邻居的喜爱。”耿小姐说:“带一张旧报纸,顺手清理狗便,人人都能从细节处做好。”记者 曹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