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中几件小事,引发了我关于创新的一些思考。
前天,我出门散步,突然感觉口袋里有股凉风,马上意识到,又是一次性打火机漏气了,马上拿出打火机,果然冒着白烟。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是第二次遇到了。我还亲眼见过打火机自爆,当时只听“啪”地一声,同事拉开抽屉,只见打火机已经炸成了碎片!
同一天,我买了一瓶品牌醋,瓶口是那种塑料拉环密封的。我轻轻一拉,环就断了,瓶盖却纹丝未动,只能用刀撬开。晚上睡前,习惯喝一杯酸奶,杯盖是热敏胶封的,应该是很容易撕开的,可最近不知何故,杯盖粘得太牢,结果只能动用剪刀。
接二连三遇到这样的尴尬事,难免心里有点不爽。这些小产品的小细节,看似小问题,但却反映出我们在一些时候粗制滥造的大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产品多属于中低档,为什么?除了硬件上的不足,还和我们一些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一个共识,不创新,中国经济就没有出路。笔者认为,创新的基础,首先就是要将手头的工作做好。很难想象,一个粗制滥造的企业,能创新出什么样的产品?
其实,不仅是消费品生产,社会服务行业也是如此。比如“金融创新”,近年一下子冒出无数理财公司,各种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有的开出的年利率可达到18%~20%,这样的利率有多少家企业能够承担?于是,便出现了媒体不断报道的诸多“跑路”公司!
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讲企业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真正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前途,有活力的,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