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建国大学教授闵丙哲于2007年在韩国发起一项民间运动,旨在“改善网络语言文化,营造美好社会”,被称为“善意回帖”运动。活动共募集了50万志愿者,积极在网上为他人写下“肯定的、鼓励的、给予勇气和希望的善意留言”,传递网络正能量,并持续推进一系列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截至2015年5月,在韩国“善意回帖”运动本部网站上,已经收集到超过607万条善意回复,韩国的6000多所学校、100多个社会团体都加入了这一活动;韩国300名国会议员中的293名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积极支持并参与该活动;除此之外,签约参与该活动的还包括韩国海、陆、空三军,韩国全国市长、郡守(县长)、区厅长协议会,首尔警察厅等等。
经过8年的努力,如今“善意回帖”、“反对网络语言暴力”等观念已经逐渐成为韩国网民的共识,被公众普遍接受为现代网络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据闵教授介绍,最基本的“善意回帖”即:随机打开一条网络新闻,阅读完新闻后,再看文末的评论,如果有与事实不符的恶意回帖乃至谩骂,志愿者即可就这条回复进行“善意回帖”,并将相关链接和回复内容发往“善意回帖”网站,即算完成一次善意回帖。
但“善意回帖”并不是简单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说好话,而是倡导合理的批判,反对无理由的诽谤:“并不是说大家不能发表内容健康的批判。我们倡导善意回帖的目的,是呼吁大家不要因为看了帖子之后心情不好就失去理性,在网上发表侮辱他人的恶意回帖。”
据他介绍,2007年以来,“善意回帖”运动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深入推进:即善意回帖教育、撰写善意回帖、善意回帖宣传和善意回帖征集展览活动。除了撰写环节,其他的更多是针对“恶意回帖的危害性、善意回帖必要性”做宣传。
什么样的网民算是合格的网民?闵教授认为有三个标准:“第一,在事实明确以前不着急发表意见,始终坚持只用事实回帖;第二,只用尊敬的态度回帖;第三,在网络暴力面前,不要当旁观者,应该要积极的参与进去制止网络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