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资“被平均”的背后
邵 宁
孙绍波 画
  邵 宁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数字,格外牵动着你我的心。其中一个数字,就是工资。

  对大部分靠劳动换取报酬的人来说,除了关心自己工资的多少之外,更会引发焦虑的,是“别人的工资”。

  最近,各地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目前全国有20个省区市公布了2014年平均工资。在这20个省区市中,北京的平均工资最高。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26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2902元。

  这个数据甫一发布,和往年一样,立即引发许多人的吐槽。不少人称自己的工资未达到平均水平,大呼“拖了后腿”。还有人调侃:“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而“别人的工资”那么高,也引发了很多人的羡慕嫉妒恨。更有媒体质疑统计局,每年在那里“自说自话”,发布的数据太粗糙,应当精细化发布、分行业发布。还有专家指出,应像其他国家那样,在发布平均工资水平的同时,发布中位数、高位数乃至低位数。

  在这里,想对平均工资的来龙去脉做一点解读。

  统计社会平均工资,反映出实际上人们的收入是“不平均”的。

  我国也曾有过不发布平均工资的年月。在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时间里,人们的工资标准是统一的。作为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人,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周边亲戚邻居的收入,那时普通职工是“36块万岁”,学徒是18元,大学毕业生是60元左右,最低的是在里弄生产组工作的,7毛钱一天。也有例外的,如“八级钳工”等高水平的老工人、高年资的知识分子、高级别的干部,工资比普通人高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铁饭碗、大锅饭,干多干少都一样,所以根本不需要统计平均工资。各地开始统计平均工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有着紧密关联。所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的出现,相比“36元万岁”,是一大进步。

  上海最早发布平均工资是1993年,发布的是1992年度的上海职工平均工资——356元/月。之后,上海年年发布平均工资:1993年度月为471元/月;1995年度为773元/月……1998年,上海人的月平均工资便达到了四位数——1005元;2004年又翻了一番,2033元/月;到2011年又翻了一番,达到4331/月。去年发布的平均工资是2013年度,达到60435元/年,5036元/月。工资水平20年来的变化,还是很让人感慨的。

  平均工资,是国家经济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宏观调控,与社保标准、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挂钩。比如上海五项社会保险的最低基数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计算的,而最高基数则是平均工资的300%。目前分别是3022元和15108元。而上海的最低工资,也随着平均工资的增长而水涨船高,今年调整后已达到2020元。而社保标准最低基数、最低工资标准、低保标准,则关系到低收入人群的生计,调整时必须有严格的依据。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平均工资的统计是科学的、专业的,而且必须搞“平均主义”,而不能发布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否则,其他相关的标准都会乱了套。如果要发布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则是另一回事。事实上,这些数据几年来也并不少见,上海就曾发布过包括高位数、中位数和低位数在内的各行业工资指导价。

  最后,还想谈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资拖了平均工资的后腿。而是否真的“拖后腿”,还要再仔细算算。统计局早就说了,平均工资不是到手的工资,一般指的是税前工资,另外还包括社保、公积金等。北京非私营单位人员年平均工资10万元,每月也不过8000元出头,扣除个税、社保、福利,到手的工资不过5000元。再看私营单位年均工资5万元,每月不过4000元,拿到手的就更低了。在网上吐槽的北京的小伙伴们,你每月收入真的连三四千元都不到吗?

  在不发布平均工资的年代,一个人干到退休能拿多少钱,退休后拿多少钱,是早就知道的,要多挣一点,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今年拿多少工资,不等于明年能拿多少工资,更不等于十年后能拿多少工资。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一个人对现有的工资水平不满意,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其他工作,说不定换个行业,明天工资就翻番。挣多挣少,都在自己手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0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2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广告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工资“被平均”的背后
广告
新民晚报时政新闻A03工资“被平均”的背后 2015-06-18 2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