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阿姨”是申城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这个标志,意味着现代社会中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除走法律程序外,还有用伦理的力量来化解矛盾的可能。
中国正大踏步进入法制社会,走向全面现代化,毋庸讳言,我们还遗存着不少宗法意识,还保留着与现代社会不太融合的传统文化。任何企图用“休克”的方法使这些看上去“不合时宜”的观念彻底消失,都是不切实际和违反社会发展渐进原则的。
我们必须清楚,即使是一个公正的判决,有时也会使人际关系趋于崩溃,其杀伤力不容小觑。运用有效的调解手段,使产生纠纷的利益攸关方获得最大的利益公约数,并且继续维持彼此正常的人际关系,这是人们所乐见的。因此,社会和家庭的和谐,需要“柏阿姨”这样的“社会力量”,这样的“润滑剂”,这样的“有良心”的“价值的评判者”。
可是,作为一种范本,一个个体,“柏阿姨”有唯一性。退一步说,“柏阿姨”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随叫随到,解决所有问题,“泽被众生”。所以,根植于居民社区里的那些“准柏阿姨”“类柏阿姨”等等就难能可贵了,成为了调解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翼,理应受到欢迎;倘若再能形成相当可观的“阵容”,更值得期待。相信他们的出现,对于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社会运营成本,会起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