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时冲动用时嫌弃
除了日常使用的银行卡之外,美发卡、健身卡是“卡族”的最爱。几乎每个接受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采访的市民都曾经办理过这类消费卡。除了这两种,还有美容卡、餐厅消费卡、美甲卡、洗车卡、洗衣卡,还有各种服装品牌会员卡,细细数来真是吓一跳,谁家没有一叠?
多数接受采访的市民坦言,这些年办过的卡不少,用光的卡却屈指可数。市民陈先生喜爱运动,办理过多张健身卡,但是几乎没有一张用完过。有的是换了地方不方便,有的是正逢工作忙碌出差频繁所以一直没去就过了期。不过运动的需求还在,陈先生说,还得接着办。
关于预付卡的投诉屡见报端,陈先生就有身边好友兴冲冲办理位于人民广场一间美容院的会员卡,结果没多久店家就关门卷款,好朋友白白损失几千元无法追回。
按需选择理性消费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中国好老公”,这位先生说自己只有一张卡,那就是工资卡。他说有人喜欢提前消费,有人习惯有多少用多少,关键还是看自己。他自己从不理睬任何商家噱头,专一执行“理性消费,老婆管账”。
其实很多市民发现,办理的美容美发卡或运动卡等预付卡最终使用率只有70%,这么一算,其实商家最初促销的折扣并没有完全享受到。比如5000元美发卡可以享受7折消费,但是如果浪费了1500元,这笔钱又进了商家的口袋,当初的折扣就基本“还回去”了。
采访中许多市民非常理性,一位市民建议,应该给自己定下“尽量不办卡”的原则,实在需要或喜欢的,“能少办就少办”。觉得消费的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不宜贪小便宜而因小失大。
本报记者 易蓉
新民晚报新民网 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