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翁伟一样,约有近百名“长青诗社”的社友聚会淮海西路上的红坊,在端午小长假行将结束之际,演绎了一场名为“有诗歌的夏季,就是青春”的诗会。诗社社长王一川说,诗社成员均来自于长宁区青联,但作为区青联副主席、诗社社长,她办这个诗会却没敢多声张,因为要来的人实在太多。前两天只是在微信朋友圈“约会吧,因为诗歌的想象”里“吼”了一声,原以为圈里的67名诗友不会都到齐,不料却一下子涌来那么多人,有的还是拖家带口全家出动。她说:“快节奏的生活让青年人马不停蹄,组织诗社,开个诗会,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片放飞心灵的天空,让彼此停一停脚步,寻找一点智慧、情感与创意的共鸣。”
“长青诗社”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且以70后为主。主营高分子材料的郁真致献上了自己的新作《那一次》。“那一次 手捧起我的脸 你发誓 为了生命的奇遇 我们应该相许……”她说:“去年的诗会上吟诵的是《那一夜》,或许明年会与大家分享一首《那一个》。我们这代人,很多人都有着浓郁的文艺情结,是汪国真的粉丝。诗社成立三年了,大家以诗会友,共同追忆情窦初开的闷骚岁月。”
有意思的是,大人们与诗结缘,竟也感染了孩子。诗会现场,好几名坐在后排的孩子,也被台上父母的朗诵深深打动了。愚园路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小秦、小周,是跟着妈妈一同来的。耳濡目染之下,这两名小男生在学校里也会经常参加一些朗诵活动。小周的妈妈孙菱说,每晚都会和儿子进行一次亲子“赛诗会”。
特约嘉宾赵丽宏在点评诗会时动情地说:“把语言变成音乐,用你独特的旋律和感受,真诚地倾吐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爱。这便是诗。”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