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继续降温
今年是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连续第五年对应届毕业生择业意向开展调查。调查对象为16所高校的2071名应届毕业生。
此次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仍是择业首选,但与2013年、2014年相比,择业方向出现转变,“公务员热”继续降温,外企继续受青睐。
薪酬福利是硬条件
对于择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限选3项),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户籍”“工作地点”“发展前景”“与兴趣、性格相符”“企业(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企业(单位)性质与规模”7项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终是受访毕业生择业最看重的“硬条件”,有77.4%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项因素最重要。同时,发展前景成为毕业生们最看重的“软条件”,有58.5%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因素最重要。
与毕业生倾向机关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的择业预期不同,在已签约的近700名受访毕业生中,36.5%的签约单位为私营企业,29.4%为国有企业,19.1%为外资企业,11.6%为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3.5%为其他,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
签约薪酬低于期望值
据已签约毕业生薪酬数据计算,今年本市应届毕业生实际签约的税前月薪平均约4800元,比去年调查结果高400元左右。从学历看,专科(高职)平均税前月薪约为3500元,本科生5100元,研究生6800元。另一方面,据调查数据加权计算,今年应届毕业生期望的税前月薪平均为5800元,比去年调查结果高约500元。总体看,毕业生期望薪酬与实际获得水平相差千元。
71.7%的已签约受访毕业生对签约结果满意。但对毕业生就职最看重的因素“薪酬和福利待遇”满意度较低,63.2%表示满意,32.3%表示一般,4.8%表示不满意。
已签约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求职成功最关键的因素(限选3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专业背景(44.1%)、有工作或实习经历(41.8%)、对收入、待遇等要求合理(20.9%)。在签约月薪6000元以上的受访毕业生中,有50.6%、24.1%和20.5%认为是有工作或实习经历、笔面试技巧和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经历。可见扎实的专业基础、较丰富的实践经历是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为毕业出路早做规划,以缩小期望和现实的差距。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