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地处上海南部,北临黄浦江、南倚杭州湾,历来有“崇文重教”传统。奉贤独特的“贤文化”传统和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为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很明白,奉贤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期待着与之相匹配的充满活力的南上海品质教育来输送更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保障民生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综合教改目标导向
“聚焦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定位,围绕市教育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对接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坚定不移深化奉贤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首先就是要坚持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目标导向。”施局长开宗明义,所谓“自然”,就是要尊重学生禀赋、遵循教育规律,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所谓“活力”,就是要激活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活力,激活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活力,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活力;所谓“和润”,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激发主体活力的实践基础上,创新推动奉贤教育达到人文和谐、活力朗润、德润人和的高品质发展状态,实现由资源规模、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到资源足、质量优的品质化发展转型。
施局长说,按照全面发展的“贤文化”的发展思路,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发展的格局,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必须让全区百姓切实感受到教育民生带来的实质性变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布局
首先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与布局,目标是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总量足、分布均、品质优的教育资源布局,推动多元办学,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具体的举措包括:根据区域发展定位、人口发展态势和教育发展形势,聚焦南桥新城建设、东部奉城组团和南部海湾组团发展,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规划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学校设点布局。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品质教育机构来奉贤办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重点引进优质民办学校,创造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学校,形成多元办学模式,以优质多样的教育资源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其次是要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目标是放大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有效化解“一镇独大”的南桥新城教育品质持续提升和部分乡镇农村教育遭遇发展瓶颈的矛盾,积极探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具体的举措是加强与中心城区的主动对接,用好市委托管理项目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机制,加大过程管理力度,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以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选择与优质学校学区相邻的2至3所学校(校区)。首先在南桥城区组建若干个“学区集团”。探索“学区集团”内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促进南桥城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探索组建跨学区、跨学段的教育集团,推进南桥新城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农村输出。针对不同高中多样化办学实践的不同需求,予以专项经费、扩大办学自主权、调整招生政策、增加教师编制等行政支持,形成奉贤中学建设全面优质的研究型高中等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