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更多市民走进商业体育设施。建议引导商业体育设施在白天实行低价开放策略或每周设优惠日活动,通过“政府出一点,商家降一点,市民掏一点”方式既给商业体育设施积累人气,同时也避免公共体育设施人气太旺造成拥挤的尴尬。
2.健身免费班车。建议上海可以开通若干条以健身场馆线路为主题的免费班车,能让市民更便捷健身。
3.鼓励健身主题创业。创业项目可以是:社区健身工作室、健身器材零售部、健身辅导与培训、健身活动策划与组织等。
4.充分利用手机APP优势。打造上海健身手机官方APP,类似“大众点评”模块增加上海健身场所搜索点评模块,推出上海健身地图电子版,并推出在线健身公共设施预约功能,实现在线支付,并动态更新场馆人气指数,更具人性化。
张智珠>>>
由各区县街道联系相关团体,寻找赞助,在每个社区统一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健身房,内设统一的运动器械,划分统一的功能区(比如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再从居民退休人员中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之前有过这方面的从业经历,比如退役的运动员、学校的体育老师等)。
张征权>>>
1.街道医院专设开健身运动处方的科室或医生,根据就诊社区居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开具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运动锻炼“处方”。
2.市体育局和卫生局组织力量,设计若干适合中老年群体的上海市的标准化健身运动“处方”,供医生开方、指导员宣传辅导居民所用。
徐鸣>>>
体质监测点不能一年就几个特殊日子对市民开放。我建议首先是天天开放,其次是略微收点费用,再次是贴海报广为宣传,最后是允许使用医保卡付费。
薛鲁光>>>
1.增加活动中心公益性乒乓球桌。建议政府有关方面硬性规定:每个街道活动中心必须配有2至3张公益性球桌,让老年人活动有去处。
2.组织成立街道各个体育单项协会。建议贴布告组织成立街道各个体育单项协会,让热心人士来负责管理,政府部门要组织定期的定级考核,经费可以企业赞助、体彩划拨、个人自理三结合。还可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安全有效的体育比赛,譬如可组织以街道为单位的各个居委会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比赛,也可组织街道与街道之间的比赛,以提高老年选手锻炼的兴趣与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