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于无声处》在央视及各个地方电视台热播,精良的制作,跌宕的故事,到位的表演,被媒体和观众赞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安剧”。有位朋友长期担任基层国安分局的领导,也看得津津有味,说情节上尽管有一点艺术夸张,但剧中的几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好。
《于无声处》颠覆了人们对国安人员的印象。真正的国安侦查员并不是会说几国外语、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帅哥美女,或者是怀揣各种高大上反谍装备的特工,他们也许就是你身边毫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大部分工作就是静静地观察、搜集,然而,他们又因为特殊使命而忍辱负重,于无声处听惊雷。有人感慨:“国安原来不那么神秘!”
从艺术作品回到现实当中。在当下全球反恐的大背景下,各国的国家安全都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昨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部法律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并且自公布之日,也就是昨天起施行。
此次立法是中国时隔20多年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法。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介绍, 1993年,我国曾制定过一部国家安全法,这是一部主要规范反间谍工作的专门性法律。随着国家发展,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前,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199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已难以适应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因此,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反间谍法,相应废止了原有的国家安全法。此次通过的新《国家安全法》共七章,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与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国家安全保障,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也正是由于过去法律规范的内容以及相关宣传的影响,使得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国家安全的主要工作就是反间谍,和我们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事实上,今天国家安全的定义远远大于此。新法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安全,事关每个公民的安全和福祉。
去年发生的知名主持人泄露国家机密而被带走调查一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安全距公民并不遥远。对此,新国家安全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进入E时代以后,互联网已经像电力一样,引发了新的工业革命,成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必需品。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国家安全法中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这是适应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依法管理在中国领土上的网络活动、抵御危害中国网络安全的活动奠定法律基础。
你上网吗?你玩微信吗?你关心网络安全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就得小心了。如果你在网上转发那些不明来源的帖子,或者在无意中泄露了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很可能就危害了国家的网络安全。
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新《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