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是家特立独行的公司,20年了,房地产行业一直这么说。
这或许是指绿城不谙行情的反常“迟钝”,在产品做到60分就可以赚钱的“好时光”里,绿城只盯着100分,因此屡屡受创而痴心不改。
绿城人同样以“不职业”闻名。没日没夜地开会加班,并非绿城一家的专利。但了解绿城的人知道,当别的企业围绕销售指标不断加压激发竞争狼性的时候,绿城的会议,哪怕是专门的营销会议,也常常跑题,谈人性,聊理想。
但另一方面,如果不是绿城如此特别,也就不会有玫瑰园,有黄浦湾,有杭州、上海每一个绿城所到之处购房者的偏爱。
在与绿城管理层的交流中,有媒体抛出了貌似尖锐的问题,“经历了多年的市场风雨,绿城会觉得自己老了吗?”
这其实是一次善意的试探,问题背后,人们要确认的是,走出合分风波后的绿城,理想未老,情怀不改。
答案并没有令人失望。
员工吐槽“不幸福”
■“我们卖的不是钢筋和水泥,而是我们的皱纹和白发。”
楼明霞,绿城集团副总经理,一个典型的绿城女强人,言行朴素坦率又不失亲和。在与媒体的对话现场,她笑着说,做绿城的员工,真不如做绿城的业主幸福。“年复一年,我们卖的不是钢筋和水泥,而是我们的皱纹和白发。”
话虽如此,身为绿城人的成就感却溢于言表。绿城人职业生涯内心的厚重感,来自真正的价值认同,来自为人们美好的居住理想而努力的过程。
所以绿城不但做住宅,也做教育、做医院、做养老。位于杭州的绿城育华小学,是浙江最好的民营学校之一。楼明霞自信地介绍道:“绿城整合最好的资源来建设经营学校,百年大计,绿城人不自私。宋总对学校的定位是:可能百年之后绿城没了,但育华学校一定要在。”
这个过程,也孕育了绿城独特的产品价值观和方法论。楼明霞表示,市场上很多人认为,绿城的珍贵不在于造了多少房子,而在于绿城让人会觉得原来房子应该这样建。如果你的作品是雅致的温润的美好的,观者内心的情感就会相呼应。
以建筑审美为例,对于新古典主义,市场常见对某些元素的复制表现,例如水法、罗马柱,但绿城认为,美是物质背后的规律,重在基因而不是单个元素,需要通过消化理解,融合这个时代更多人的审美习性,才可以形成完整的体系。
当人们被绿城人的理念与艰辛付出深深触动的时候,楼明霞却只是以绿城人的方式表达着一种诚恳与永不懈怠的态度:“每次看到‘精致、完美’这样的字眼,我们知道,实际上我们付出毕生的精力都很难达到。但取法其致,得乎之上。如果认真尽到最大努力,就有更多人帮你做好。”
绿城只要第一名
■“第一流”还有混的空间,“第一名”没空子可钻。
还是那个宋公,还是那个偏执的绿城。
宋卫平也许在很多人眼中算不上成功的商人,但没有人否认,当宋卫平文人理想、品质主义注入绿城血液,绿城作品自然拥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十年前,绿城进入行业排行top10,到2010年时,top10中的纯民营企业只剩下绿城一家。
——上海绿城玫瑰园,在上海别墅形态中的价值标杆地位,至今无人可以超越。而在很多个城市,绿城都在制造这样的典范。
——曾经有房企进入某地做高端住宅,第一个产品投入重金打造却不太成功,于是邀请客户座谈心目中的好房子,客户给了一个很经典的答案,“你们照着绿城造就可以了”。
——同行了解同行,绿城的楼盘,总是成为当地房地产人的安家聚居地,代表着最高级别的专业认同。
身为分管营销的高管,在与媒体交流的两个小时里,楼明霞的话题却几乎没有离开过产品理想,但这并不影响,绿城低调中超额完成了半年销售指标。
看似轻松,其实绝不简单。绿城的价值实现,背后是20年理想主义的坚守,心血付出所铭刻的品质信仰。就如宋卫平对于绿城黄浦湾的要求,不要第一流,只做第一名,才对得起上海这座城市,对得起人们的期待和守候。
白银时代豪宅观
■绿城不是一个机会主义的公司,而是时时希望对行业有所改变。
业界有说法,“上海顶级住宅,一带一路看一湾”。
一带,外滩金融集聚带;一路,产品主义道路;一湾,绿城黄浦湾。
毫无疑问,绿城黄浦湾,是这次上海媒体与绿城集团交流中,受关注度最高的项目。因为其“上海城市封面”、“中国第一豪宅”的产品定位,因为其理念给市场带来的巨大震撼。
什么样的基因称为豪宅?常规的回答是,地段加品质。但楼明霞表示,仅仅以这样的指标衡量,那是过去式,是卖方市场下的豪宅观。
“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城未来的豪宅将以全部的资源来做服务,提倡服务管理者与业主构成‘家人’的关系。在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愿意更多地在外应酬,否则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失败者’。而现在是返璞归真的年代,人们渴望回家的幸福感,除了物质的壳,更希冀软性的环境给予的温暖关爱。”
在楼明霞看来,追求极致的道路是没有终点的,绿城黄浦湾有守恒的一面——不可替代的外滩土地,精益求精的建造工艺;也有开放的一面——黄浦湾仍会持续提升,除了把握高端人群与时俱进的需求,做一些氛围和气质的微小改变,更为着力的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
“身处房地产市场,如果不是全情投入,发展的瓶颈就会很细,天花板就会低”,楼明霞说,白银时代,只有在内心与客户共鸣的企业,才有能力驾驭今后的行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