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生死兄弟情》,曾用名《进城1949》,艺术地再现了我党执政初期肃清反共势力、探索治理经验、抵制腐化堕落、保持自身纯洁的故事。这部剧,可能仍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能融谍战、反腐于一体,具有类型杂糅的创新性;融曲折、智慧于一体,具有情节发展的跌宕性与人物成长的复杂性;融历史、虚构于一体,具有以史为鉴的思想性和面向当下的警示性。
谍战剧讲究潜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生具有高强度的悬疑性,容易吸引不同层面的观众。但是,有些谍战剧对人物、环境、情节的处理得当,悬疑感很强(如《潜伏》),有些做得并不到位。该剧则属于在谍战方面处理比较好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如第二集国民党潜伏特务头子“铁手”派人偷袭粮库一事,就相当精彩,由于我党潜伏人员“火山”开始并未露面,情报传递失败,乔梁与马安山又均中计带队守卫水厂和电厂,致使防守空虚的粮仓处于极端危险境地,令观众颇为揪心。战斗打到一半,剧情才透露出我方早有准备,令观众揪起来的心能够平复下来……虚虚实实,长期拉锯,增加了斗争的难度,提高了电视剧的可看性。
该剧在设计乔梁、马安山两个男主角的时候,充分注意到了他们在性格方面的发展变化——在长期的人生过程中,或者在短期变动较大的人生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人的性格往往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能够合理地写出这种变化是优秀现实主义作品的重要特点。剧中兄弟俩性格变化最大的当属乔梁,由解放军猛虎团的团长、军管会的领导人变成了一个泥足深陷、难以回归的贪腐之徒。乔梁的人物塑造,为新中国贪腐分子队伍又增添了一类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他们曾经是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老革命,但在糖衣炮弹的进攻之下,却于不知不觉间缴械投降,成为人民的遗憾、历史的遗憾、新中国的遗憾。正因如此,乔梁这个人物的塑造不仅仅因性格的巨变助推了情节的曲折,而且因形象的新鲜具有了突破性的意义。剧中另一男主角马安山的性格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一开始,马安山大大咧咧,粗暴豪爽,刚当上军管会领导时不注意工作方法,但外出学习之后,开始注意工作方法,不再按管农民的方式管理市民。在马安山身上,同样凝聚着很多当年缺乏文化的农村革命前辈的影子,他们身上可能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比较好地完成了从“打天下”到“管城市”的任务转换,同样具有典型的认识意义。
无论从具体的人物姓名来看,还是从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看,该剧都只是一个虚构性作品。但是,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建国初期的革命历史就能发现,剧中的人物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历史原型。该剧曾用名《进城1949》就暗含着其纪实性的气质。该剧虽然在形式上是虚构的,但本质上却是纪实的,艺术化地再现了共产党人“进城赶考”的革命历史与经验教训,留给今人丰富的时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