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松画扇 腕底清风
壶画
■ 《山腰楼观》苏小松
  ◆ 壶画

  7月11日至26日,在金汇路528号虹桥古玩城一楼大厅将举办“苏小松成扇展”。苏小松,本名苏霄松,别署快雨堂,红榴山馆,铁架书屋。少小即随海上名师蕉雨研习虚谷画风,对虚谷画风有较深的研究和体会。并于宋元绘画中寻得共鸣,沉潜其中数十载,呈现出了其出元入宋,不失笔墨韵味的绘画特色。本次展览汇聚了苏小松先生自去年年底开始创作的成扇七十余把,题材各异,技法多变。

  扇于中国古代便有“圆轻”、“箑”、“摇风”等雅称。但是时所谓扇者乃团扇,多仕女所用。至于折扇则传自扶桑,北宋时传入中国,乃有“搊扇”之称。通过对于扇骨形式上细节的改变,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使得男性用扇的形式和种类变得多样化。

  明代时,折扇更是成为文人手中的把玩之物,暮春时节,薰风拂面。或独处,或唤上三五好友,围坐拣扇,品味扇面上书画笔墨、文人题咏、金石印章给观者带来的“三绝”、“四全”的艺术享受,实为一大赏心乐事。并且,不同于立轴手卷,其便于携带性,使得扇子成为了移动的艺术品宣传平台。而扇骨本身使用的各类竹木牙玉等材料,也使扇骨本身耐人把玩设计,并随着竹刻技术在明清时代的成熟,也出现了诸多竹刻名家。与扇面本身的绘画交相呼应,终于在民国这个名家辈出的年代,集其大成,一时蔚为壮观。

  虽然藏扇、赏扇长久来为一件雅事,但绘扇却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不同于宋代团扇的绘制,折扇由于其上宽下窄的特殊形状,使得对于扇面的经营位置尤见画家的匠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汇市金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2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艺术“三栖”马双喜
我的“兰馨”情
小松画扇 腕底清风
西泠继任社长马衡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C10小松画扇 腕底清风 2015-07-04 2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