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是首批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江二社区一个已经改造完成的停车场里,雨水刚一落地,即通过透水砖渗透下去,并流向两侧略低于地面的绿化带,雨水经过土壤滞留后再排入地下管网,地面上没有任何积水。
“长久以来城市建设‘重地上而轻地下’,城市排水多局限于采用工程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江苏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通过绿色生态方法与基础设施有效结合,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等作用,从而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综合提升。
为此,《指导意见》要求江苏省各地要把地块雨水吸纳率等指标作为开发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规划来有效落实海绵城市的各项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公园都将成为重要的海绵体。同时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广场建设,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系统。新建住宅小区要规划建设雨水系统,室外步行道、停车场应采取透水铺装,政府投资的保障房等项目要率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