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购碰瓷”已成黑色产业链
高峰时网购差评师一周新增4万
胡晓晶
  本报讯(记者  胡晓晶)披着普通消费者的幌子,实为专职“网购碰瓷”。据阿里巴巴昨天公布的国内首份“电商职业差评师报告”显示:自“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上线以来,被命中且认定为职业差评师的ID(账号)历史累计已接近500万,平均每周在淘宝和天猫被发现的恶意差评高达15万条。最令人惊讶的是,高峰时网购差评师一周新增4万个。可见,在正常的网购消费大时代里,暗藏的职业差评师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职业差评师做的事很像现实生活中的“碰瓷”,所以又被网友称为“网购碰瓷”。他们往往受雇于竞争对手,恶意写差评打压另一方;或者就是集体出击要挟商家,先买再写差评,如要删帖就得交“保护费”。在以淘宝和天猫为代表的阿里庞大的电商体系中,臭名昭著的职业差评师群体近年来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据悉,如今消费者在阿里旗下任一平台的消费行为都会被记录并累计进入数据库中,大数据根据这些购物行为可以对消费者进行精确分层,逐渐完善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从而甄别出有别于普通消费者的特殊目的群体。阿里信用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被纳入到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中的数据指标,已多达150多个。根据大数据库提供的ID关联信息,现在想要换一个马甲重新再来恶意差评,已几乎不可能了。” 

  据悉,当职业差评师ID被数据模型识别之后,阿里信用团队将会根据不同行为的危害程度,以梯度拦截的方式在交易端及评价端对账号进行限制。对恶意差评情况特别严重的ID,系统将通过要求其完成一系列身份认证,一旦认证失败,将对该ID做永久封号处理。同时,相关ID留下的恶意差评记录将会被系统自动删除,以保证商家的应有权益。此外,商家还可在“我的淘宝-评价管理-来自买家的评价”端对收到的评价进行自检,检测出的30天内来自于差评师的中差评可自行删除或投诉举报。数据显示:让大数据成职业差评师克星后,单周差评师活跃ID下降了近八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时政·要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读者俱乐部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大购网专版
突发事 新鲜事 感人事 烦心事
居民近两年不敢踏进自家阳台
危险驾驶上传 视频网站炫技
伏天暑气弱西瓜卖不动
京沪高铁G12次设备故障
林森浩两封手写书信曝光
高峰时网购差评师一周新增4万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15高峰时网购差评师一周新增4万 2015-07-23 2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