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工地违规堆放建筑材料
记者在宝山区高境镇上海胜通公司配建商品房南区二标工程等工地看到,围墙周边堆放着钢筋等建筑材料;杨浦区的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建设工地围墙外,俨然成一块天然垃圾场,散落着枯树枝、塑料袋等垃圾。
巡访员王继生说,这些都属于不文明施工行为。按照上海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测评的标准,围墙一米内不得有堆物,不仅可以保证安全通道畅通,还可以及时发现围墙因承重不均而出现坍塌等意外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虹梅路1698号工地主动修建垃圾厢房,分割为三间,分别用来堆放渣土,建筑垃圾和钢筋。工地虽小,却干净整洁。
问题2
工地外墙沦为“大花脸”
工地外墙是市民对工地最直接的观感,而在杨浦区翔殷路的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建设工地,围墙外立面剥落,露出了斑斑驳驳的痕迹,灰尘布满了墙面。一根电线杆歪斜在墙,大量裸露的电线垂荡在墙面上。
位于三门路、国安路交界处的上海新江湾城24-4地块,工地的外墙既没有文明宣传,也没有美化装饰。另一侧外墙则被小广告占领。
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承建的中医特色楼。这个工地位于天宝路,外墙不仅表面平整清洁,还贴上了色彩鲜明、干净整洁的公益宣传广告:“文明出游,福在脚下”“文明虹口,幸福家园”。
问题3
道路未硬化或引起扬尘
排水管堵塞导致工地内的污水一路蔓延到工地门外,没有硬化的道路满是泥浆和碎石……位于虹口区天宝路上海瑞虹新城九号地块发展项目施工现场令市民巡访员大吃一惊,工地内几乎都是泥泞的地面。“我们每天上下班都穿着雨鞋”。现场一位施工人员小李似乎已习以为常,穿着布满污垢的雨鞋向施工现场走去。“我测评工地,第一次看到市中心有这样的工地”市民巡访员说。
随后,巡访团又来到了新江湾城22-1、22-2地块商办新建项目的现场,工地内部是凹凸不平的泥地,两辆平板推车挡在道路中间,旁边堆放的木桩还散落出几根,施工人员不得不放慢脚步,从中间的缝隙侧身挤过。
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宝山区的多个工地。记者在古村原址基地F-9地块幼托园工程的施工工地内看到,地面高低不平、杂草丛生,甚至包括门口、车辆通行道路等重要区域路面也没有任何硬化处理的痕迹。
工地道路未按规定硬化,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可能是工地扬尘的源头之一。巡访员王继生告诉记者,对工地地面做硬化处理理应是一项在动工前就该完成的工作,在规划图上应明确指出需要做硬化处理的路面位置与面积,例如入口处、车辆通行道路等。
问题4
施工现场缺少安全标识
记者在宝山区高境镇上海胜通公司配建商品房南区二标工程、嘉定区新民六一广场等工地看到,安全标识不到位,成为被市民巡访团“扣分”的普遍原因之一。
巡访员王星解释道,在建设工地上,安全通道承担着确保建设工地内施工人员安全通行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工地在安全通道上方设置足够清晰、醒目的标识。虽然大多数的工地都按要求竖立了安全通道警示牌,但根据规定,除了安全通道的限高米数以外,“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系安全带”“严禁吸烟”等标识也应该清晰地出现在警示牌上。
问题5
围网掉角破损形同虚设
在文明施工测评中,工地围网是否规范成为巡访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宝山区高境镇上海胜通公司配建商品房南区二标工程、嘉定区新民六一广场等工地,记者看到,工地围网上有积灰,且围网掉角、破损。“围网要定期冲水清洁,不能有积灰;围网掉角、破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有损于工程的外观形象和城市的文明形象”市民巡访员沈女士提醒道。
记者在宝山顾村原址基地5号地、F-9地块幼托园等施工现场看到,围网大面积破损,部分围网表面积灰严重。巡访员张培纶表示,绿色的围网不仅是减少扬尘的有效工具;更是避免高空坠物的一道安全防线,施工单位需高度关注和重视。 本报记者 杨玉红 志愿者 门蕾 姜菡 李悦琳 冯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