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只是为了与绿马甲搭配而选用的绿色遮阳帽,这两天让深圳交警的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动扬了名。因为闯红灯乱穿马路而被抓了现行的路人,需要穿上绿马甲、戴上绿帽子,在路口执勤,劝导其他闯红灯的行人。
这样的集中整治并不鲜见,类似的处罚要求,也是许多城市都采用的。不过,这顶绿帽子意外触动了一些男人的敏感神经,让他们觉得受辱而愤怒,有人情绪激动,有人宁可受罚也不肯戴帽。在我看来,在开展专项整治的整个8月,深圳交警不妨乘胜追击,在每个繁忙路口都制作一顶超级大绿帽,让习惯于违规抢行的好汉们,从此每一次举步,都能因为“绿帽”生发出心理禁忌,收脚三思,从此让不看红绿灯、凑成一撮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有所收敛。
“绿帽子”显眼,几乎遮盖了深圳整治行动里的另一个新的惩罚做法: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许多人只当成行为小节浑不在意的闯红灯、交通违法,也许会让人付出远比临时戴绿帽更高更长远的代价。
与深圳同时,在上海,对于地铁逃票行为和业主不顾建筑安全和公共秩序违法搭建行为的整治,也开始与个人征信相连接。因为敲掉多面承重墙且拒绝恢复的某个长宁区居民成了列入征信体系黑名单的第一人。
征信体系是近几年里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下大力气建设的一个新的社会管理平台。也许就是由于干系重大,所以“但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断地听到某某行为将影响个人信用,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有谁因为上了黑名单、信用受损而付出代价,比如找工作受限、买房或做生意贷不了款。最直接干脆的“拉黑”往往来自有直接利益冲突的银行、网店们,哪怕你有一次无心造成的未按时还款记录,或是禀公直言给了差评,银行或网店都会毫不手软地“黑你没商量”。
究竟哪些行为应该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哪些记录可向社会开放,提供第三方查询,都还要认真研究斟酌,并在记录和处置之前,将所有处罚项目报与社会大众周知。更重要的是必须强调,信用记录应主要立足于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的管理,而不能成为某些强势单位单方面制裁弱小、滥用权力的又一利器。
从深圳到上海,同时出现的有关征信记录的新闻,是个清晰的信号:信用社会正在加快到来。在未来这个网络互通和大数据管理越来越便捷、全方位的时代里,一旦你留下了个人诚信缺失的记录痕迹,虽然不会寸步难行,事业发展受阻、生活中碰壁的情形,或许会比你想象中更严重。
重视你的信用记录,是必须有的提醒。
也许你早已习惯“中国式过马路”的潜规则,像微信圈里热转过的一篇在欧洲留学的中国人的逃票故事一样,洋洋自得于白占小便宜成功之后,才发现,偶尔留下的一两次逃票处理记录,已成为人生抹不去的污点,横亘在自己求职就业的大路上;又或者,像那些拿虐打同学立万、取乐的年轻人一样,以为是连学校处分都不会有的小节,其实却已是令人生万劫不复的开头。
用征信体系来整治肆意侵害他人利益和扰乱公共秩序的乱象,会是有效手段,前提是,不要只叫“狼来了”,也不能有权力的插手和滥用。如是,则理清在各行各业存在的各种各类“中国式过马路”情形,改变不断“探底线”而不是鼓励自觉自律的社会运转和个人行为模式,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