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30分,奉贤区南桥镇一位水产养殖户王先生打进求助电话,反映自家的22亩虾塘突然失电,增氧泵停止工作,情况紧急。李桂生记录了情况,并要求抢修人员立即到场。
接到情况后,奉贤供电公司根据就近抢修的工作原则,安排江海供电营业站派出抢修人员前去处理。20分钟后,抢修人员便赶到王先生家的虾塘。
9时30分许,记者在南桥镇发展村王先生家看到,虾塘上的三个增氧泵因断电全部“罢工”。心急如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供电线可以说是虾农的“生命线”,夏天空气闷热,虾苗的供氧全靠增氧泵维持,而增氧泵运作又需要电,一旦停电超过两小时,虾苗就可能大面积死亡。
经抢修人员勘察,虾塘断电主要是由于近来风大,低压线路搭头松动,造成线路接触不良。两名戴着绝缘手套的抢修人员爬上线杆,用扳手逐个加固线路搭头,电力供应恢复了通畅。随后,抢修人员还帮王先生检查了配电箱,发现一个空气开关年久老化,存在风险,抢修人员又帮忙更换了新的空气开关。
据奉贤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奉贤区依托濒临杭州湾的优势,海虾养殖业形成了较大规模,全区共有2336户虾农。许多虾塘位于供电点位末端,一旦发生台风、雷击、汽车撞杆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虾塘极容易断电,虾农损失惨重。如何保障他们的用电、提高供电条件及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成了公司工作的重点。
为此,奉贤供电公司建立应急机制,设立养殖户专档,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优先抢修养殖户。供电公司还与区农委联合成立督导组,向虾农推广自备柴油发电机,并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要求大型养殖户自配小型应急电源,小型养殖户采用“第三方租借”的形式解决应急救险,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灾害发生时的风险。此外,供电公司每年在虾苗养殖淡季进行供电线路的停电检修,上门为虾农宣传安全、依法用电及抗灾避险的知识等。
本报记者 曹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