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当技工,应该“有面子”
白天亮
  技工人才,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短板。近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创新,在12个省份推广新型学徒制试点,虽然每个省份只选择3—5家企业,首批试点涉及学徒不过五六千人,却引起高度关注。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一线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劳动力市场上技工紧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据统计,我国工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在80%左右,每年因不良产品而造成的损失上千亿元。因此,新型学徒制的试点推出,被寄予了培育新型产业工人、提高制造业技能水平的厚望。

  不过,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技工荒”,新型学徒制的作用也不宜放大。有两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的人不介意当工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而非职校。在国外,不乏因纯粹热爱某项手工艺而去钻研技术的年轻人,而我国去学技能的“90后”,则往往是无奈的选择。

  解决“技工岗位缺乏吸引力”问题,由此更为迫切。事实上,即使某些企业因急需而开出高薪,但这种高薪并不稳定,技工的整体待遇还是偏低;即使当上了高级技工,但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明显提升。

  这提醒新型学徒制,一方面,在培训时既要着眼市场当下的需求,也要加强学徒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技工的社会地位。只有让当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成为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安心学习、传承技能,踏踏实实做出“中国制造”好产品。(白天亮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不屈的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健康/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神仙打架”不该让考生遭殃
米克诺斯的晾衣绳
弱关系
当技工,应该“有面子”
并非会诊
“慢就业”不是长久“不就业”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当技工,应该“有面子” 2015-08-12 2 2015年08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