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本版列表新闻
~~~“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今天揭幕
~~~“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今天揭幕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悲壮光芒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今天揭幕
郭剑烽
这是陈列在展厅第一部分的19路军将领致王世祥的感谢状、纪念章。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后,为答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向支援前线的爱国人士逐一发出了感谢状和淞沪抗日纪念章。 2月初,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领第87、88师及中央军校教导队来到上海支援。同时各支义勇军纷纷建立。
这是1937年6月上海地区日方各机构据点和兵力的分布及中国军队部署情况甲级情报要图,是七七事变前,当时的中国军事参谋部情报处于1937年6月绘印。由多份地图印刷拼接而成,对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区内各日属机构、日方军事据点及我军的部署情况用不同色块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和标注说明,提供高级将领及指挥中心做研判敌情、定制作战方案、组织大兵团作战使用。此地图不仅对于研究当时淞沪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淞沪抗战史的深入探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形状像鞋子的纸张是参加淞沪抗战的普通官兵刘辉明写于1937年的家信的残片。 刘辉明(1903-1937),湖南湘潭射埠镇人。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师第57旅第114团1营少尉的刘辉明所部奉命赶赴前线参战。10月下旬在与日军激战中中弹负伤,壮烈牺牲。这封残信是刘辉明在淞沪战场写给妻子徐冬霞的,信中表达了烈士已打算捐躯,将寄送的被面作为对亲人最后的奉献和纪念的心意。剪成鞋子形状是为能放入自己的鞋子内,以防被敌人搜出。
这是时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的手令和作战部署手稿。 陈列在左边的是陈诚在1937年9月4日罗店争夺战中给部队所发的手令。全文如下:“我军如占领罗店后,应即在罗店各小村落布防,并构筑工事。而罗店不准住一兵一卒,以免敌飞机及炮兵之轰炸为要。右令,各部遵照。 诚 昆山 九月四日” 陈列在右边的是1937年9月13日陈诚对所属的左翼作战军的战斗部署手稿。全文如下:“左翼51师、56师、58师各抽一部佯攻并武力侦察。十八军一面准备毁灭罗店(日军),一面与当面之敌确保接触,并相机予以打击,但须顾及刘行情形之变化,仍能固守罗店南部掩护撤退(须以进为退,先予以打击再退)又撤退时应多设埋伏为安。十五师除留嘉定及新泾桥之一团外,其余一团开广福策应四十三旅。第一军死守原阵地,98师即开太仓附近。6师开常熟梅李一带。炮兵集中火力向罗店射击。诚 九月十三日”
这是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3卷上海各地战事纪录胶片,分别为:“壮烈苏州河肉弹突破”“大上海沦落”“支那事变大场镇沦陷”,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战事,反映了日本侵华罪行的重要佐证。 虽然按照胶片的长度来看,每卷只能播放短短的1分钟,但从侵华日军角度记录淞沪会战的影像资料,在国内却极为罕见,是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更是反映日军侵华罪行的重要佐证。最初发现于日本某家小铺子,后由长春民间收藏家几经周折辗转,才通过国际快递漂洋过海买入国内,后通过多方的沟通和协商征集,最终落户上海。
1932年, 孙立人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1932年一·二八第一次淞沪抗战的时候税警总团以第88师独立旅的身份参战,战功卓著。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9月税警总团开拔奔赴淞沪会战前线。孙立人在苏州河周家宅一线血战中被日军火炮炮击成重伤,全身中弹片13处,昏迷3天。生命一度垂危,幸得支援前线的学生献血救治,才脱离危险,并转香港治疗。痊愈后,为表示对香港叶大桢医生高超医术和坚不受酬的感谢而赠送其银制纪念奖杯。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急公好义”金丝绣匾。 蔡香荪(1888-1943),江湾爱国乡绅、中医名家,早年加入同盟会,热心公益,先后创办江湾救火会、江湾暑天医院,免费为乡里急救治疗,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蔡家位于江湾的老宅被日本人夷为平地,蔡香荪毅然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他不仅收留避难乡亲,还经常施米、施粥、施衣物给难民,后来又捐资创办江湾时疫医院,免费为百姓治病。淞沪抗战结束后,蔡香荪多方筹款,安葬在战争中殉难的中国军民1300多人,并在江湾镇北长沟湾建立了“一二八忠烈墓”。 蔡香荪毁家纾难,支援抗战,使19路军官兵深为感动,19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特请苏州名匠缝制,赠予蔡香荪一块长157厘米、宽72厘米,用金丝线绣有“急公好义”的绣匾。数年前,蔡香荪的的儿子蔡小荪老人把这块珍藏了60多年的匾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本报记者 郭剑烽

  “机掩吴淞月,炮掀黄浦波。发扬我民族英威,扫荡敌人侵略的罪恶!

  半夜火光中,那悲愤的杀声,正是我将士在冲锋肉搏!

  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悲壮!

  光芒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随着失传已久、淞沪抗战时在宝山地区传唱的《淞沪战歌》再次响起,3位曾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94岁的曾宪高、90岁的谢天佑和102岁的刘森尧仿佛又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禁不住老泪纵横。

  今天上午,刚刚向市民开放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公园)内,“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正式开展。

  展览共分七个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日军在上海的暴行、正义的声援、历史的审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览以文物、图片为主,新增实物、照片千余件(幅),包括抗战时期往来的电文、手令、战役总结等文书,战前敌我双方的军事地图,官兵家书、嘉奖令、电影胶片,以及军械、军服、缴获的日本军旗等等,大部分为首次对外公开。同时,邀请著名画家、雕塑家魏景山、夏葆元、邱瑞敏、章永浩等精心创作了14件抗战题材艺术作品充实展览,辅以声、光、电互动手段以及新媒体导览系统,对原有空间进行重新分隔、拓展,用最先进的陈展理念,全方位还原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历史面貌,宣传、展示淞沪会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及重要意义。通过展览,不仅要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更要激励华夏子孙“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历史的沧桑、战争的血雨腥风、对和平的渴望在这里碰撞,荡漾开的涟漪,重重叠叠,流淌在争取和平的征程,历史的皱褶,汇聚在这片烈士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上,这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而是淞沪人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拥有的坚定信念——和平。

  让我们来一睹这些珍贵展品,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民生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20版:血沃淞沪上海永志
   第A21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2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3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4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5版:财经新闻
   第A3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夜光杯
   第A4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环保/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好吃周刊
   第B1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悲壮光芒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三位抗战老兵话当年
新民晚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A18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悲壮光芒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2015-08-13 2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