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位抗战老兵话当年
  敢死队队长曾宪高 

  机枪扫落敌机

  安徽霍邱县老兵曾宪高,满头白发,却身姿笔挺,声如洪钟。他出生于1921年2月5日,16岁参军,1937年3月进入黄埔军校防毒训练班培训,同年8月部队改编进入陆军27军46师137团2营6连,军长范汉杰,师长黄祖勳,团长刘雪飞,营长陈金山。1937年,曾宪高参加淞沪战役,任敢死队队长。

  说起那段特殊的经历,曾宪高至今记忆犹新。1937年8月11日,部队刚到达上海火车站,突然来了6架敌机。飞机飞得很低,连驾驶舱里的飞行员都能看清。曾宪高说,他和战友毫不犹豫一起架起机枪,对着敌机狂扫,“敌机冒着黑烟栽了下去,其他的都跑了。”

  仅凭机枪就能击落敌机?要知道,淞沪会战中,抗日英雄高志航驾机击落一架日机,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机。曾宪高清了清嗓子、思路清晰地回应:“因为击落敌机,我还被升为连长,怎么可能记错?”

  敢死队队员都是从全团中选出来最优秀的战士。敢死队大多是晚上活动,每次都要面对人数和武器都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经常要和日本鬼子面对面接触,非常危险。他们执行任务时都非常谨慎小心,注意每一个细节,尽量减少伤亡,确保成功。1937年8月13日凌晨,淞沪会战的第一天,他和战友一同冲出战壕。会战第一天,曾宪高所在的师就伤亡4000多人。曾宪高带队出去13次都出色完成任务,屡立战功。同年11月撤退至安徽阜阳。

  抗战8年,曾宪高一直在27军,还参加了豫东兰封战役、信阳战役、尧山战役和渭河战役,在此期间,他担任过独立营营长。抗战胜利后,撤销了独立营,1946年正月初六他离开部队回乡务农。2012年他居住于常州市老年公寓至今。

  尖刀连连长刘森尧

  一个师上去几个人回来

  “在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之前,我没想到自己会一下那么激动,看到以前的老照片和东西,听到当年的歌,忍不住眼泪就要流出来了。”刘森尧对于纪念馆里所陈列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

  1913年12月21日,刘森尧出生在江苏兴化东潭乡。“我父亲小时候读过私塾,非常敬重文化人。他在一个城市生意做好后,总喜欢买些当地的报纸、书带回家,所以家里的书比较多。”刘森尧说,他很早就在书中结识了文天祥、岳飞、戚继光等民族英雄。他喜读兵书,尤其向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军旅生活。

  1929年,17岁的刘森尧在南京参军,成为中央宪兵3团的一名宪兵。因有文化基础,被保送到黄埔第9期学习1年半,1937年毕业后,他任第98师294旅588团2营6连代理连长,随后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

  刘森尧会武功,他的连队军事素质在整个师是拔尖的,刘森尧也有“小张飞”之称。第98师在淞沪战场上作为一支抗战劲旅,在宝山、月浦一带,付出了巨大牺牲,打击了日军侵华的野心和嚣张气焰。

  刘森尧回忆说:“淞沪会战非常悲壮。战斗最激烈时,一个满员整编师早上开上去,晚上只有几个人退下来。”在淞沪战场上,98师是一支机动部队。3个月,5次增援兄弟部队。

  “宝山县城失守后,我们和日军殊死血战。日军坦克特别多,我们没有反坦克武器,师长夏楚中决定组织‘班长敢死队’,师里的班长主动报名参加。”讲到这里,老人的声音在颤抖。10名班长组成的敢死队奋战在战场上,他们身上绑满手榴弹,风一般地冲出战壕,滚到坦克下,拉响手榴弹。

  淞沪会战结束,刘森尧的部队又参加了后来的武汉会战。刘森尧也升为营长兼1连连长。武汉会战后,98师转战皖东南,打击铁路沿线车站的日军。目前,他居住在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圩墩敬老院。

  通信兵谢天佑 

  中枪爬回部队

  1937年,谢天佑只有12岁,当时的名字是谢世友。由于家里穷,谢世友从小就在外婆家放牛。后来又在邻居的介绍下,到一地主家放牛。后来,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地主一家都逃难去了,谢世友就去当了兵,加入了湘军第128师767团。

  “我年龄小,人灵活,跑得又快,所以让我担任通信员。”谢天佑说,“当时我们部队在南桥那一仗打得太惨,和日本鬼子打了7天7夜,弟兄们死伤无数。日本鬼子的武器比我们的好,飞机是意大利进口的,许多人都是被飞机炸死的。但日本人也吃了苦头,他们从金山上来,我们与他们展开肉搏战,拼刺刀。我们用的是马刀,劈向日本鬼子,连枪带人都劈断。部队里的苗族士兵打起来尤其不要命,日本人死了很多。那一仗,我们有4000多名士兵阵亡,受伤的也有4000多人。”说起那段刀光血影的日子,他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后来,谢世友又参加了嘉善、德清、德安、九江等战斗。“日本人有坦克、战车,还有飞机,而我们的飞机少得可怜,所以一路打,一路退。”在九江,谢世友所在部队打了两三天,全师只剩下1000多人,后来就整编给187师,谢世友被分到1100团,在团部当通信员。

  1938年7月在德安,作为通信员,谢世友负责送通知到营部。第一次,他顺利完成了任务。第二次,当他通知部队当心日军偷袭时,没想到鬼子已经到了,但他们只是远远看到个小小的人影。 

  谢世友来不及逃走,就将茅草盖在自己身上躲了起来,准备等鬼子走远再回部队。狡猾的日本鬼子嗅出情况不对,毫无目的地朝四周一阵扫射,谢世友不幸被子弹击中。他忍着痛,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等日军走远,他才爬出茅草堆。

  因为疼痛,他直不起身子走路,就一路爬,爬了好几里地,衣服全都在地上磨破了。

  正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遇到了两位卫生兵,把他抬到了南昌兵站医院救治,谢世友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几经辗转,养伤的谢世友来到了长沙的国防医学院,准备把身体里的弹片取出来。但医学院的老教授说,不用开刀,弹片是新的,不会发炎。因此,这块弹片至今还留在谢老的身体里。

  养好伤后,谢世友到荣誉军人第三团,被派去军事干部培训班学习,培训结束后到野战补充团,参加长沙会战,在军部当通信兵。后被141师师长林作桢看中留做卫士,当时的司令是区寿年,后又被调到军部参谋三科,在总部一直待到日本人投降。

  抗战胜利后,这个命大的小鬼头被指挥官郭定远改了名字叫谢天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民生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20版:血沃淞沪上海永志
   第A21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2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3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4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5版:财经新闻
   第A3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夜光杯
   第A4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环保/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好吃周刊
   第B1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悲壮光芒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三位抗战老兵话当年
新民晚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A18三位抗战老兵话当年 2015-08-13 2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