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先生曾为他画的紫藤题过一首诗“繁英垂紫玉,条系好春光。岁岁花长好,飘香满画堂”,感觉也像是对吴越老师此番绘画紫藤图的极佳注解。于是邀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闸北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王寿甸老师,书写此诗,达致互动。
王老师在书写一开始便着重于头部的分量,他表示起头要浓重,要压得住整个画面,即气欲足、力欲遒,古人作行草书,下笔便有千仞之势;继而气息贯通,一路下来,掌握好粗细节奏,大小节奏,如“岁岁”书写较快,“好”字的最后一横要慢;如中间部分较细,较轻,最后几个字重些,慢些,通过这些轻重缓急等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韵律。同时王老师时时调整一行中字势的重心,透过“左右摆动”,产生起伏跌宕之美,如“英”“玉”虽小,却都围绕中轴左右摆动,不失平衡,极富诗意。
整幅作品借鉴了黄庭坚的书法风格,笔画向四周扩张,横画向左延伸,挑钩比较夸张,如“光”字,此间需细细体会琢磨。对于黄庭坚,康有为就曾表示“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入门自媚。若其笔法瘦劲婉通,则自篆隶来”,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王老师说,书写行书,当以笔力见胜,把笔轻、执管稳、腕法活,不但腕法要活,笔法也要熟,初学者当以规矩为先,沉着为本,熟练之后,自然能有所成就。王老师建议对黄庭坚行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临习《松风阁》,此帖字势开张,豪迈大气,为其代表书作。 凌洛梵 文 waron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