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河滨大楼里的惊世故事
河滨大楼,苏州河边的铁大桥,铁大桥一边的河滨大楼,在结束了苏州河上的桥与渡口的讲述之后,这是我要讲述的一个上海传奇。
先说一个时间节点:1938年10月19日上午9点30分。这节点,后来十分恐怖的“帝国水晶之夜”还没有在纳粹德国发生,但在上海的犹太社团,无论是赛法迪犹太人还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仿佛都已闻到了那个夜晚的可怕气息,他们与纳粹党人作着赛跑,提前作着迎接中欧犹太难民的种种准备。
也因此,有个会议正在召开,开会地点设在嘉道理洋行会议室,主题是如何安排和救济正源源不断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历史资料充分表明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最有影响力的犹太宗教团体以及救济组织的八九位权势人物全来参加了会议,其中,对这个会议,不可一世的维克多·沙逊先生派了他的私人代表。
会议气氛有着可以理解的沉重,在上海的犹太头面人物内心中的同情、悲悯等等人类情感被唤醒了,无论作为血脉相连的同胞,还是作为犹太文化中的一分子,他们都必须挺身而出。会上,维克多·沙逊的全权代表表达了如下意思:一、沙逊爵士在一个月前已经决定无偿提供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作为欧洲来沪难民的临时接待站;二、沙逊爵士再次决定拿出15万美元捐赠给处在水深火热状况下从欧洲逃亡上海的犹太同胞。
且说河滨大楼位于的地块是河南路桥的北堍东侧。最初,拥有者叫徐润,他是宝顺洋行的一个买办,超级买办。徐润出生在广东香山。15岁那年,徐润跟随叔父徐荣村前往上海,那是1853年的光景,大清国还沉浸在自己昏昏沉沉的长梦之中。徐润以冒险家的直觉,感觉到扬子江边这个区域在未来中国的无限可能性。
19岁时,徐润已在宝顺洋行里上堂帮帐,24岁时,更是升任了主帐,不久又接任副买办一职。一切都非常顺利,这缘于他十分勤奋好学,也缘于他有着极高悟性。
1868年,徐润来上海后的第15个年头,此时的他羽翼已丰,决意自立山头,于是毅然决然地脱离了宝顺洋行,在上海开出了宝源祥茶栈。头脑十分开阔的他,在1884年间,又在房地产上投入高达200多万两银子,他不仅拥有3000多亩土地,还建有50多处洋房加上其他类型的房子2000多间,这时的徐润俨然上海滩房地产的巨子之一。
但徐润是人而不是神,即使聪明绝顶,也会马失前蹄,他没有计算到中法战争的爆发,更没有计算到因了这场战争上海的银根竟会如此抽紧!徐润不得不将他最为看好的一个地块——苏州河北的28亩土地——挂牌95000两白银出售给了沙逊洋行,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沙逊洋行在苏州河边上演一出大剧了。
沙逊洋行在这个地块上先是兴建了石库门的宝康里。到了1931年,沙逊家族来了新的传人,大手笔地请出上海滩最为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英国公和洋行来做设计,精雕细刻了整四年,到1935年,宏伟无比的河滨大楼落成于河南路桥的桥堍下,那个大楼也可以如此表述:它是上海滩面积最大的现代主义风格的美式公寓。
河滨大楼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平面呈S型。楼高八层。墙体采用大块防火石棉砖。房子内部和楼道之间均敷设了硬木细条拼花地板。有完善的独立供暖系统和卫浴设备。让人十分惊奇的是,在1935年,公和洋行的建筑设计师在大楼里还设计了一个长15米、宽9米、深2米的游泳池,供在河滨大楼中生活的中西男女们享用。随后河滨大楼便发生了犹太难民陆续进入的悲情一幕,时间是1938年的下半年。
那年的8月15日,我们看到第一个来自奥地利的犹太难民由意大利轮船公司的巨轮舷梯上走下,接着,他与家人一起被接到了河滨大楼里。
这天之后,每隔三个星期,便会有一条欧洲海轮靠上上海港的码头。1939年6月,已有8200名的中欧犹太难民手持“生命签证”在的里雅斯特等港口登上海轮,九死一生地来到上海,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在河滨大楼中度过了虎口脱险的第一个夜晚。